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怎样看待曹操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张作耀 参加讨论

人们常说,曹操是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话是对的。因为,曹操的确是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壮大了自己,成了一方诸侯,从而奠定了自己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并以收编的农民军为主力,打下了半壁江山。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起初不愿拥兵太多,怕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反自招祸。如果说,刚开始时他斟酌形势,怕过分引起人们的注意,确曾有过这种不宜多兵的想法的话,那末,不久铁的事实教育了他。他起兵讨董卓,但不能以同等的地位参与以袁绍为盟主的联军。他意识到,没有自己相当的兵力和地盘,第一,必然受制于人;第二,说话没人听;第三,靠自己的微弱的兵力难成大事。因此,后来的曹操不是“不欲多兵”,而是急于扩大自己的势力。地盘和兵源哪里来?
    一、计破黑山,收其众而用之
    东汉中期以后,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真可谓彼伏此起,前赴后继。起义地区遍及全国。虽然最初的黄巾主力被镇压了,但它的余部和在它之前就已起义的以及在它影响下的新的起义,依然风起云涌,势所难挡。史载,“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张牛角、常山(今河北元氏西北)褚飞燕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注:《通鉴纪事本末》卷八《黄巾之乱》。)其中,张牛角与褚飞燕的两股势力最强。张牛角中流矢,死前“令其众奉飞燕为帅”,因而褚飞燕改姓张。飞燕本名燕,因其轻勇矫捷,所以军中称“飞燕”。其他一些零星义军也大多归附于飞燕,所以部众很快发展到差不多一百万人。因其活动于今河北、山西诸山谷间,号曰“黑山”。据说,“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朝廷使领河北诸山谷事。董卓乱起,“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众与豪杰相结”。不久,公孙瓒与袁绍争冀州,他帮助公孙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注:《三国志·魏书·张燕传》。)这就是说,黑山军虽曾投靠了朝廷,但同袁绍是敌对的。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秋,黑山军于毒、白绕、 眭固等十余万众攻略魏郡(治邺,今河北磁县南)、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并把东郡太守王肱打得大败。当时,袁绍刚从韩馥手中得到冀州,自领冀州牧。魏郡属冀州,黑山又是宿敌,所以袁绍必欲除之,于是让曹操去镇压黑山军。这正是曹操所求之不得的。据载,济北相鲍信曾对曹操说:“袁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构难。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注:《后汉书·公孙瓒传》。)曹操很赞赏鲍信的意见,一直窥测形势,等待实现这种愿望。现在,袁绍让他去镇压东郡黑山(东郡在古黄河以南),无异于主动为他提供了这种机会。
    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破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一仗是如何打的,史书失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时曹操的兵并不多,而是以少胜多的一场战争。
    曹操击败黑山军白绕部后,袁绍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自此曹操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自然,郡国之兵也为己所用,势力便大增了。如果说曹操是由镇压农民起义军起家的,那么这算是第一步。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屯军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 黑山军于毒等攻东武阳,曹操“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据说,当于毒等攻东武阳时,诸将皆以为应当还兵自救,曹操对大家说,“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军西攻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事情果然是这样,于毒弃武阳而还救本屯,武阳围解。曹操乘势用兵,随后“要击眭固”,大获全胜。
    曹操虽然打败了黑山军的于毒、白绕、眭固等部,但并没有同黑山军形成严重的军事对立。所以,建安初年,当曹操讨伐河北袁绍父子时,黑山军果断地站在曹操一边。史载:“太祖(操)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曹操平定冀州后,张燕“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注:《三国志·魏书·张燕传》。)“率众诣邺”意谓率领部众归属了曹操。可见,黑山军同黄巾军一样,都曾在曹操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在曹操的统一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