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善于投机取巧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般采取观望的态度。而当着封建旧政权的崩溃已是势所必然时,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靠农民起义军。如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由于朱元璋“礼贤下士”,大有成“帝王之业”的趋势,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纷纷投靠,趋之若鹜。 无论是因为哪种情况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即然参加了,也就意味着是把自己绑在对封建旧政权“造反”的战车上了。如果“造反”失败,自当诛灭九族。因此他们只有尽自己的力量,运用丰富的军政经验,为农民起义军献计献策,帮助农民起义取得较大的“成功”。如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知识分子们投靠朱元璋起义军后,便积极为之策划军政要略:冯国用兄弟劝朱元璋“倡仁义,勿贪子女玉帛”(13)定远名士李善长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帮,“法其所取,天下不足定也”(14)朱升为朱元璋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5)的著名策略,要他发展生产,巩固后方,缩小目标,刘基为朱元璋“陈时务十八策”(16),具体指导战争。这一系列建议,措施,为朱元璋起义军的发展、胜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尽快推翻元朝统治,早日完成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任务。 虽然参加农民起义的知识分子帮助农民起义取得“成功”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封建政权中的“开国元勋”,以保住或是恢复自己过去的政治,经济地位,但客观上是起到了帮助农民起义完成历史任务的作用的。因而不仅符合农民起义的需要,也符合广大农民要求尽快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生产的愿望。 三 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7)虽然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用来说明古代农民起义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仍然同样适用。 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农民起义不可能推翻封建旧政权而建立“此善于彼”的封建新政权;即便暂时建立了政权,也必定不能够使它巩固长存。刘邦正是在长期的斗争中,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才从轻视知识分子转变为重视知识分子,从自恃可以马上得天下,转变为懂得治理天下必须“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才取得了极大“成功”的。 研究农民起义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任何运动,都不可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任何运动要取得胜利,都不可不注意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当然也要看到,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并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知识分子的作用。虽然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使用知识分子,但那是为我所用,使知识分子能够发挥的作用毕竟是非常有限度的。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干。但是,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毕竟在如何争取和团结、使用知识分子问题上,为后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 注释: ①③《史记·陈涉世家》。 ②④《汉书·高祖本纪》。 ⑤《后汉书·皇甫嵩传》。 ⑥《新唐书·逆臣列传》。 ⑦(12)《明史·李自成传》。 ⑧《清稗类钞·会党类》。 ⑨吴晗:《朱元璋传》。 ⑩据《后汉书·刘盆子传》。 (11)《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13)《明史·冯胜传》。 (14)《明史·李善长传》。 (15)《明史·朱升传》。 (16)《明史·刘基传》。 (17)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