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尾语 女真与宋朝的关系很早即建立,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开始,北宋前三朝除了中间断交20余年外,长期有政治、经济交往。这种交往在使节形式上是单向的,只有女真使者来宋朝贡,没有宋朝使者出使回访,不对等的原因自然是双方都认可的女真属于宋朝的臣属国。交往的主线是贡赐贸易,女真带来马匹等土特产,宋朝以赏赐形式支付价钱,双方互惠互利,“在我国家之初,女真岁以市马于中国而资富”(73)。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对女真是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甚至辽国同等国家来对待的,并不以女真远离中原和人少地小而轻视。在国际战略上,宋朝一直重视女真的地位(不排除后来女真强劲崛起最终摧残宋朝,史家格外关注的强调),前期有赖于其马匹,后期看重其向背的举足轻重。正因为宋朝始终想将其拉拢并制约辽国,所以到了重和年间,一拍即合的“海上之盟”便历史性地顺理成章了。 注释: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八月辛亥”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52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正月庚辰”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1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三月丁丑”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4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正月己卯”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82页。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八月癸巳”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3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八月丁未”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4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10,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5088页。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九月戊辰”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5页。 ⑨《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1,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1页。 ⑩《宋史》卷1《太祖纪》1。 (1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7《四裔考》4,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70页;《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1,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1页,作“乾德二年,首领悉达理并侄阿黑哥、首领马撒鞋并妻梅伦,并遣使献马及貂皮。三年九月,遣使来贡,并赍定安国王烈万华表以闻。五年,马撒鞋及首领斫姑来贡马”。年号误。 (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开宝六年十二月丙子”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11页。 (13)王应麟:《玉海》卷153《开宝安定国贡方物》,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2817页。 (1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开宝五年六月戊申”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85页。 (15)《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也作“三匹”,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16)《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17)晁以道:《景迂生集》卷2《靖康元年应诏封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18册,第34页。 (1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十二月庚申”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466页。 (19)《宋史》卷4《太宗纪》1。 (2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甲辰”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504—505页。 (21)《宋史》卷487《高丽传》。 (2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正月戊寅”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05页。 (23)《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24)《宋史》卷491《定安国传》。 (2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淳化二年十二月末”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28页。 (26)《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2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淳化五年七月庚戌”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89-790页。 (28)《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29)佚名:《宋史全文》卷4“淳化二年十二月”条,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8页。 (3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咸平五年三月癸亥”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122页。 (3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1“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丙辰”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597页。 (3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五月末”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673页。 (3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4“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壬辰”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694-1695页。 (34)《辽史》卷11《圣宗纪》2。 (3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7“大中祥符五年四月辛丑”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761页。 (36)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26“建中靖国元年末”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658页。 (37)佚名:《宋史全文》卷13下“绍圣三年十二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56页。 (3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3“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丁卯”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906页。 (39)王应麟:《玉海》卷160《崇德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2945页。 (4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大中祥符八年二月甲戌”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918页。 (4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癸酉”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957页。 (42)王应麟:《玉海》卷74《咸平崇德殿上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1372页。 (43)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7《四裔考》4,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71页。 (4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0“天禧元年十一月癸亥”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087-2088页。 (45)王应麟:《玉海》卷160《太平兴国崇政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2939页。 (46)《宋会要辑稿·蕃夷》7之21,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850页。 (47)《宋会要辑稿·蕃夷》3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712页。 (48)《宋史》卷8《真宗纪》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