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J].新青年,第6卷第5号,1919-5(实际出版应为9月)。 [2]关于在东亚各国人民当中的工作情况的简要报告(1919年9月至1920年8月)[A].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3]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演讲会上的演词(1920年4月21日)[N].时事新报,1920-04-22. [4]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J].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12-01. [5]吴廷康。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J].劳动界,第13册,1920-11-07. [6]胡炎。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J].共产党,第1号,1920-11-07. [7]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J],新青年,第9卷第3号,1921-07-01. [8]江春。革命底商榷[J].共产党,第2号,1920-12-01. [9]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J].新青年,第9卷第2号,1921-06-01. [10]列宁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版)。 [11]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J].新青年,第9卷第4号,1921-08-01. [12]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J].新青年,第9卷第1号,1921-05-01. [13]李大钊。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及将来[N].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1-03-21. [14]短言[J].共产党,第5号,1921-6-7. [15]陈独秀。国庆纪念的价值[J].新青年,第8卷第3号,1920-11-01. [16]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09-15. [17]陈独秀。对于时局之我见[J].新青年,第8卷第1号。 [18]蔡林彬给毛泽东(1920年8月13日)[A].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1921. [19]陈独秀。谈政治[J].新青年,第8卷第1号,1920-09-01. [20]李大钊。史观(1920年)[A].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