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成保良 参加讨论

三、张闻天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
    张闻天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总是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这一基本国情,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独创见解。
    (一)建国前民主革命阶段的三四十年代,张闻天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
    1.在30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认为应该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中央苏区经济。1933年1月,张闻天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分管政府工作。1933年4月,他写了两篇文章《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和《论苏维埃经济发展前途》(注:《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350页。以下引自本文者不再注明出处。),列举了发展苏区经济的措施和办法,其中一条就是利用资本主义。他说:“要发展苏维埃的经济,在目前不尽量利用私人资本是不可能。”“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目前不但对于苏维埃政权不是可怕的,而且对于苏维埃政权是有利的。”张闻天认为,资本主义在苏维埃政权下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2.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认为抗日根据地应当允许农村资本主义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力提高。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张闻天率“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赴陕北、晋西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1942年10月,张闻天根据晋西北农村实际情况,写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注:《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187页。以下引自本文者不再注明出处。)一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党中央政策精神,阐述了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文章主旨是说,落后的中国农村,必须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才能促进农村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并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但其论述大大超过发展农村资本主义的范围,实际上是泛论中国应当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发展资本主义了。张闻天对什么是新式资本主义作了说明:与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不同,它受到以下两个条件决定和制约:第一,我们有革命政权和革命政策,调节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第二,凡可以操纵国民生计的工商业,均掌握在国家手中。可见,新式资本主义实际上是在新民主主义政权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是受到制约和限制的资本主义。这是新式资本主义的内涵,也是它的特点。
    3.40年代末全国解放战争后期,张闻天全面分析了东北的经济构成,认为应当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来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1945年11月,张闻天来到东北工作后,论述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948年9月15日为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并上报中央的文件《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注:《张闻天文集》第4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8页。以下引自本文者不再注明出处。)中;此外在这前后的讲话和起草的文件中也包含有他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张闻天提出的重要观点有:第一,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都应该加以发展。《提纲》认为,我们的经济政策必须实行一条明确的阶级路线,即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紧紧依靠合作社经济,改造小商品经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中最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式”。《提纲》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在东北已经开始出现,而且以后还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为了经济上的需要,给私人资本家以进行生产或交换的一定的必要条件,而私人资本家利用这些条件从生产与交换的活动中挣得一定的利润,是国家根据同资本家依自愿两利的原则所订立的合同,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与监督。”第三,“把必需要发展的私人资本,引导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提纲》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东北经济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张利用它,鼓励它发展,使它成为国营经济的一个“帮手”。他说,由于当前国营经济力量有限,合作经济不发展,战争和人民的需要,贸易的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必然的与必要的。我们的方针就是把它引导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第四,坚决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给私人资本一定活动的地盘和照顾,纠正“左”的偏差,特别要克服党内“‘左’比右好”的思想。
    (二)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60年代初,张闻天主张利用市场机制来克服当时的经济困难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庐山会议后的张闻天,从1960年11月起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那时,我国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消灭了资本主义、小生产之后,又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1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一系列指示后,在恢复农民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同时,农村集市贸易也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1962年4至6月,张闻天到江苏、上海、浙江、湖南三省一市的20个县市的城镇进行调查研究后,针对当时集市贸易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给中央报送了《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注:《张闻天文集》第4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429~437页。以下引自本文者不再注明出处。)。张闻天自己说他的意见同中央现行办法差距不大,实际上他的意见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大胆建议。这个建议的核心,就是要进一步开放市场,要“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逐渐建立“有领导和有调节的市场价格”机制。
    《意见》对当时集市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叙述,表明他对我国当时实行的经济调节机制是不满意的。张闻天提出一个基本看法:集市贸易市场有扩大成为地区性市场,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活动中心的趋势,它要求突破妨碍物资交流和商品流通的地区内和地区间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必然要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
    张闻天针对这种趋势提出以下具体建议:第一,扩大市场范围。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使集镇贸易超出本地区范围,同其他有关地区发生物资交流关系,从而使集市贸易既成为本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又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集市贸易的人员,除直接生产者和直接消费者外,应该有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参加,还应该允许合作商店、夫妻店、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参加买卖活动。张闻天的这个建议,实际上是一个有各种经济成分参加的跨地区的大市场。第二,增加上市交易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压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农民在完成征购派购的交售任务后,有在集市上按照市场价格自由出卖包括一、二类物资在内的农副产品的权利。国家对城镇居民必要商品继续实行按低价定量供应的同时,所有商品(包括工业品)都可以一律按较高市场价格或特高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这样做既满足了城乡人民需要,又可以回笼货币。第三,改进市场管理。不要采取简单行政措施将市场管死,而要采取经济措施加以引导和利用。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应积极活动,用“文明经商”的本领同私商竞赛(当时讳言竞争)。第四,由价值规律调节市场价格。要善于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掌握工农业产品价格的适当比例。国家的价格政策要尽量灵活主动,不要僵化被动。应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使市场交易做得愈活愈大。张闻天认为,只要按照这些意见去做,既可以克服当时管理太严、限制太死的僵化的市场和价格机制的弊端,又可以消除“自由市场”和“自由价格”的消极影响,逐渐向有领导和有调节的市场和价格机制过渡。显然,建立有领导、有调节的市场和价格机制,是张闻天追求的理想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