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4)
四、贡献、比较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革命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从总体上说,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对刘少奇和张天闻也有重大影响。 1.毛泽东对待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大大超越了党的六大决议,奠定了我们党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自己说,党的六大和七大都承认资本主义在民主革命胜利后要有一个发展,并认为抗战时期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是完全实行六大决议案的(注:《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140页。)。1928年六大《政治决议案》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十大政纲,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但是,决议没有提官僚资产阶级,继续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革命的敌人。十条政纲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并不十分明确(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301、323页。)。毛泽东继承了党的六大决议中的正确意见,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主张,提出了明确观点和基本原则,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其要点有:第一,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资本主义经济应该有一个较大发展,以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把旧中国的资本划分为三种形态,即外国帝国主义资本、中国官僚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相应地要采取不同政策,革命胜利后,对前二者要予以没收,对民族资本则要保存、利用,鼓励其发展。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重要构成部分或两种主要经济成分,按照国民经济分工,它们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同其他经济成分一起,还要有一个发展。第四,将资本主义经济区分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和有害于国民经济的两种情况,对于前者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第五,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利用和限制的政策。第六,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内,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改造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以上这几条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在总结我们党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2.建国后毛泽东在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上急于求成。1953年,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其一个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应该根据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规定长远目标和近期要求,创造各种具体形式,制定分阶段实施步骤。正因为理论和政策上不具体,以致在实践中,一是当时“对资改造”的目标定得太高,要求在十几年的过渡时期内,就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二是把完成上述任务的时间定得太短,先说从1953年算起用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实际只用了4年时间,到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1956年底,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接近于零。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已被消灭,真的在中国绝种了。 (二)刘少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遵照毛泽东的嘱咐,在研究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过程中,阐发和补充了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并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创见解。 1.刘少奇对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作了最出色的阐发。在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在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原则性的、大纲式的意见,而刘少奇则结合实际对毛泽东的意见进行具体解释和发挥。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及其前后的报告、讲话,就是对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报告中关于利用资本主义问题的深入浅出的传达和诠释。 2.刘少奇在阐发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还吸收张闻天和其他人的有价值的观点,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补充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例如,毛泽东直到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时,对新中国经济构成的分析提到以下经济成分:国营经济,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5~1256页。)。在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应该包括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第3页。)。大致同时,张闻天关于东北经济构成的《提纲》报送到中央,刘少奇接受了修改任务。张闻天的《提纲》原稿认为东北经济基本上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秋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六种经济成分构成(注:《张天闻文集》第4卷,第17页。)。刘少奇修改时删去了秋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将东北经济构成规范为主要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使之也适合全国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可见,正是由于有了张闻天、刘少奇的先行性研究,而后才有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的规范化的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