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与排华
西奥多·罗斯福在任总统期间(1901~1909年)的中美关系近来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已有数篇论文讨论了罗斯福与中国的关系。但尚无人论及罗斯福的排华政策。本文对这一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一 罗斯福在任总统之前就是一个排华分子。1894年中美签订“华工条约”〔(1)〕之时,他就对限禁华工来美持坚决的支持态度,认为允许华人无限制入境“对白种人是个灾难”。〔(2)〕此时罗斯福是主张将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加以全面排斥的。他的这一态度与其种族主义思想分不开。罗斯福一向鼓吹白人种族优越,瞧不起有色人种,总是把黄色人种看作是“白人的负担”。他认为,中国人是“落后民族”,缺乏文明的各种品质,特别是缺乏凝聚力,因而不可能跻身世界文明国家之林。不过,罗斯福并非是一个泛种族论者,他对通过自身变革达到富国强兵、侵略好战的日本却十分推崇。他瞧不起中国与中国人除了中国的落后挨打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认为中国人缺乏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战斗精神。所以,在罗斯福看来,中国只能是白种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凯歌行进的牺牲品,白种人天生注定要负起教化、管理中国人的责任。而这种教化与管理只能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中国人这样的“落后人种”一旦进入美国,必会给美国的民主制度带来灾难,危及美国文明。因此,中国人必须被排斥于美国国内之外。 罗斯福的排华论调除了来源于其种族主义思想之外,还受到了美国国内排华思潮的影响。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统治阶级为缓和西部日益激化的劳资矛盾,采取分化手段,侈谈华工抢夺了白种工人的饭碗,挑拨白种工人反对华工,掀起了排华浪潮。自80年代开始,更是以政府立法的形式对华工入美进行种种限制。罗斯福大学毕业后即投身政界,热衷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自然不会不对全国范围内的排华运动予以关注。这样,罗斯福的种族主义思想在现实的排华浪潮中找到了一个支撑点。同时,罗斯福的排华思想由于现实的排华运动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二 从1901年继任总统到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发生前,罗斯福是赞成严厉排华的。这几年间,排华政策无论就立法还是实践来说,都堪称严苛之极。罗斯福不仅支持制订严厉的排华法案,而且还任用极端排华分子把持移民局,使排华法案在执行上的严酷远甚于法案本身之规定。 促成罗斯福实行严厉排华政策的因素除了他一以贯之的种族主义立场而外,主要因素则是美国国内排华势力施加给罗斯福的压力。罗斯福不能无视排华利益集团的强烈要求,不满足这些人的愿望意味着将失去大量选票,而这对其政治前途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罗斯福于1901年9月上台不久,即遇国会讨论排华问题。由于吉尔里法案(Geary Act)1902年到期,国会必须就排华问题重新作出决定,所以,排华问题成了1901年11月至1902年5月间国会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罗斯福甫一上台即遇到了排华势力的强大压力。“美国劳工联合会”首领、排华分子龚伯斯(Samuel Gompers)、加州众议员李得翰(James C.Needham)于1901年11月先后拜会罗斯福,请求总统继续执行严厉的排华政策。其它各种排华势力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对罗斯福施加影响。一时间,要求排华的函件与请愿书雪片般飞向白宫。罗斯福所面对的排华势力比以往美国任何总统所面临的都要大多得。尽管共和党在1900年竞选纲领中未曾提及排华一事,但此时的形势却不容罗斯福不执行排华政策。好在罗斯福本人一贯主张排华,所以,他接受排华势力的要求并不困难。1901年12月3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第一个年度咨文中,即强调通过一个“排除华工的法案非常必要”,并认为,“为了全面有效地执行排华法”,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施行。〔(3)〕这实际上等于支持将排华法施用于美国属土和大洋中岛屿的建议。罗斯福的这一立场赢得了排华势力的一片喝彩。 罗斯福不仅主张排华,而且主张加强排华。他的远东问题顾问柔克义(William W.Rockhill)曾建议将现行的吉尔里法案延长到1904年12月,与1894年中美“华工条约”同期,到时再作打算。但罗斯福却拒绝接受这一建议,他倾向于支持更严厉的排华法案。〔(4)〕1901年12月6日,加州参议员卡恩(Julius Kahn)向国会提出了卡恩议案。这是17个反华议案中最为苛刻的一个。罗斯福对这个议案表示支持。他在一封信中说,“我的立场,……一直是我们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斥华工的政策(中国学生与商人除外)”〔(5)〕。这实际上是要把学生与商人之外的所有华人都当作华工而加以排斥,比吉尔里法案规定的限制范围要紧得多。罗斯福作为共和党总统,他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共和党控制的国会辩论。一时间国会内反华声浪甚嚣尘上。 但是,罗斯福的排华政策受到了“门户开放”势力的反对。该派势力主要由与中国有联系的工商实业界、宗教界与教育界的人士组成。他们担心过分严厉的排华会使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危及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他们纷纷请求罗斯福放松排华政策。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代言人在国会听证会与辩论中坚决反对卡恩议案。1902年4月,国会通过一个折中议案,决定继续执行现行排华法,并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美国属地。这个法案虽是排华势力与“门户开放”势力较量的结果,但显然它是排华势力的又一次胜利。4月29日,罗斯福不顾中国方面的反对,签署了这一法案。〔(6)〕 罗斯福赞成严厉的排华政策此时更多的是出于现实政策的需要。为了准备1904年总统大选,他不敢忽视劳工组织以及西部各州特别是加州的排华要求。1902年,罗斯福的密友巴诺特(John Barrett)曾帮他分析过加州的政治形势。加州各派政治势力之所以支持罗斯福,与罗斯福“明显的排华立场”分不开,而在加州,劳工团体是“局势的关键”。他建议总统在执行排华政策的同时,应提名一个加州人入内阁,这对于加强罗斯福在加州的政治基础极有帮助。〔(7)〕巴诺特的分析与建议对罗斯福影响很大。罗斯福不仅继续起用极端排华分子把持移民局,〔(8)〕而且在1903年将移民局从财政部划归商业与劳工部管辖,给其执行排华政策以更大的自由。1904年6月,罗斯福又任命排华老手、加州参议员麦特考夫(Victor H.Metcalf)为商业与劳工部部长,把他拉进了内阁。在4月份国会讨论新的排华政策时,罗斯福也表示继续执行排华政策而不顾中美间的条约义务。〔(9)〕正如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所说,罗斯福担心他若不在排华问题上表明立场,就会失去劳工组织与西海岸各州的选票。〔(10)〕罗斯福坚定的排华态度使他在1904年大选中得到了排华势力的拥戴,11月获选连任总统。 但是,1904年对罗斯福排华政策起制约作用的因素也开始显露出来,使得罗斯福在大选获胜后不得不对其排华政策作适当调整。首先是清政府迫于人民及舆论压力,于年初即通知美国,中美“华工条约”1904年12月7日到期后不再续订,并建议中美双方重新谈判,签订一项新的移民条约。中国废约的坚决态度令罗斯福猝不及防,因为罗斯福的密友巴诺特曾满有把握地谈到,中国正面临着领土被他国攘夺的危险,与此相比,排华是小事一桩,中国定会乐意接受,因为中国指望美国帮助它保护领土完整。〔(11)〕而现在中国不仅要废约,且积极提出新约草案,要求与美方签订一项宽松的移民条约,并提出若要求得不到满足,将对美国来华人员作相应限制,使罗斯福深为触动。更有甚者,中国方面于11月份通知美方取消给美华合兴公司的粤汉铁路租让权,显然也被罗斯福看作是中国对美国排华政策的某种报复。中国方面的这些举措是促使罗斯福改变策略的外部推动因素。其次,美国的“门户开放”利益集团向罗斯福施加了更大压力。中国的商界、学界、知识舆论界从1904年秋开始即在酝酿抵制美货,这使得美国的“门户开放”势力深感不安。他们纷纷要求罗斯福改变现行的排华政策。上海美中公司的沙特勒(Frederick W.Sutterle)在7月即提醒罗斯福,“中国士大夫与商人阶层内”已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美国若不改变排华政策,则中国人可能会以排斥美国在华贸易作为报复手段。〔(12)〕而此时别说是抵制美货,即使是声言抵制对美国在华利益都将是灾难性的影响。类似的观点与意见不断地给罗斯福以刺激。甚至对远东问题较为熟悉的外交官如柔克义、亨廷顿·威尔逊(Huntington Wilson)等从维护美国在华利益出发,也主张放松排华法的限制,允许非劳工华人入美。这些压力构成了罗斯福调整排华政策的内部因素。 然而,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在1904年并未能促成罗斯福采取行动,一是因为排华势力仍远远强过“门户开放”势力,他们施加给美国政府的压力更大,二是因为罗斯福为赢得竞选胜利,有赖于排华势力的选票,自然不敢不满足他们的排华要求,三是因为中国拟议中的抵制美货运动尚未给美国政府造成现实压力。在11月份罗斯福竞选获胜后,他在排华政策上也不可能急转弯。12月2日,罗斯福召集内阁会议,讨论中美条约到期后的华人来美问题,最后决定,现行排华法继续有效,直到新约订立后再作考虑。〔(13)〕 这几年间,罗斯福的排华政策虽很严厉,但他的排华态度还是有所变化的。尽管罗斯福的种族主义言论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当政后他的外交政策都是极为现实主义的。他多次提到要善待来美的中国商人与学生,〔(14)〕一方面固与“门户开放”势力的压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罗斯福想笼络中国商人与知识阶层的感情,更好地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他的这一态度与他以前将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而全面加以排斥的主张是明显不同的。 三 到1905年春,罗斯福的排华政策因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而不得不有所改变。鉴于美国仍严厉排华,拒签新约,5月20日,上海各界代表开会,一致同意以两月为期,到时若美国仍不签新约,则在全国各大城市与商埠开展抵制美货运动。面对局势的严重与紧迫,各与中国有涉的利益集团纷纷吁请罗斯福采取措施,放松排华政策,缓和中国人的不满情绪,确保美国在华利益安全。5月16日,美亚协会会长福尔德(John Foord)致函罗斯福,称美国若仍不与中国签订一个给中国商人、学生、旅游者“公平待遇”的条约,则中国将在8月份抵制美货。福尔德警告总统,中国抵制美货将对美国商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对新英格兰各州的棉织业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5)〕他请求总统修改排华法,与中国重订移民条约。6月12日,福尔德又亲率美亚协会代表团拜会罗斯福。他们告诉总统,中国的局势使美国在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排华法的继续存在将使“美国的工业与商业利益”完全丧失,美国在中国精神与教育领域的影响将尽被排除。他们要求总统改变立场。〔(16)〕陆军部长塔夫特(William Taft)也希望罗斯福采取措施。6月15日,他在迈阿密发表演说认为,排华政策“不仅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在行为上是不公正的,而且在政策上也是最不合时宜、最不明智的。”〔(17)〕他主张减轻对华人的限制,赢得中国人的友谊,以赢得“四亿中国人的贸易”。〔(18)〕此外,大批商业团体、传教士以及教育界人士写信给罗斯福,要求他采取措施。 中国一触即发的抵制美货运动迫使罗斯福重新检讨其排华政策。尽管排华法只禁华工,但实际上中国商人、学生、旅游者甚至官员入美往往都遭到各种刁难、侮辱与虐待。排华法在执行中是非常苛刻的,为赴美华人深恶痛绝。为减轻中国人的愤怒情绪,罗斯福在5、6月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5月16日,罗斯福向移民官员发布命令,“不许侮辱中国绅士”,对允准入境的华人必须示以“礼貌与关心”,这样做是出于“国家利益”与“文明”的需要。但中国劳工则必须禁止入境。〔(19)〕6月14日,罗斯福又向移民局发布命令,对入境华人行为不端的任何官员,将被解雇或“施以其它惩戒”。罗斯福还特别提到了旧金山的移民官员诺斯(H.H.North),此人曾将中国商人驱逐出境。罗斯福认为诺斯“应受到强烈的指责”。〔(20)〕在国会通过新排华法案前,必须按照总统的命令,放松对非劳工华人的限制。6月16日,罗斯福指示麦特考夫,要他协助起草一个通令,以制止海关与移民机构的腐败,并“足以预防我们很多官员对中国绅、商、游、学等的粗暴行为”。〔(21)〕6月20与23日,罗斯福两次召集内阁会议,最后决定必须放松对排华法的执行,建议国会重开时修改排华法。6月24日,罗斯福再次发布命令,绝对禁止中国劳工入美,但对商人、教师、学生、旅游者及政府官员必须示以“最宽厚最热心的礼貌”,尽量避免让这些人在入境时遇到麻烦,“任何政府官员若对中国人表示不礼貌将立即解雇”。为了减少华人入境时遇到的刁难,罗斯福还把入境签证的手续交给美国驻华使领馆的发证官员办理。一旦华人持有美国使领馆发给的签证抵美,一律准允入境。若发现签证与身份不符,也尽量避免将来人遣返。美国的签证官员将因这种工作失误而被惩处。〔(22)〕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