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争鸣”的“百家”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既然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探索真理的必由之路,那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都具有平等的争鸣权利。这里特别指出两种情形:一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民主平等的原则,以平等的一员参与学术争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知道,领导干部手中多多少少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使他比普通人具有某些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如果发表一些学术见解,往往会被人们看作是带有某种结论的性质。加上某些人,由于手中有权,可以以势压人。这样,导致人们不好再进行争鸣或讨论。实际上,在学术研究中,领导干部的学术见解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和结论。否则,怎么好开展百家争鸣呢?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自知之明。对于不懂的学术问题,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于自己发表的学术见解,不要视为绝对真理,别人不得开展争鸣。二是对于专家和所谓“学术权威”而言,专家和权威也要遵守平等的学术规范,允许别人开展批评,平等地参与学术争鸣。学术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每一种学术观点的形成都是经过大量总结前人和他人的成果,然后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形成新的理论。对于专家和权威,要辩证地看。专家和权威不要以专家和权威自居,要重视青年人的创造和研究成果,不要扼杀人才,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学术条件。另一方面,青年人也要尊重专家和权威的学术成果,既要继承专家和权威的成果,又要敢于突破专家和权威的学说。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记者:根据历史的经验,开展学术批评不仅要有健全的社会环境,还要有完善的学术规范和学风,请谈谈如何引导百家争鸣中的学术批评和自我批评? 苏:在百家争鸣中,不同的学术观点之间展开批评、反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正常的。批评、反批评和自我批评,目的都是为了深化学术探讨,进一步取得共识,以发扬自己正确的部分,克服错误或不够科学的部分,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准。但是,学术批评不同于其他批评,它有自己的一套规范,我们要严格掌握学术争鸣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和政治上、思想上的批评、自我批评的界限: 其一,学术争鸣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和政治上、思想上的批评、自我批评是不同的。政治上的批评、自我批评,一般是指对某种政治态度、政治倾向的批评,被批评者当然也可以进行反批评来澄清事实,但在事实确凿的前提下,被批评者应当通过自我批评来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并努力做好工作。而学术批评是以百家争鸣的形式出现的,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往往不是在一个单一的方向上进行的,而是互相交叉,有时同一个学术问题,可能出现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的批评意见。凡参加争鸣的人,不受到来自对方批评的情况是很少的。每一个争鸣者,为了反驳对方或批评对方的观点,都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加以研究,因此,不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观点,只要是认真的学者,都是下过一番研究工夫而得出的观点或结论。这种观点和结论,尽管可能有片面性,但只要是诚实的、抱着科学态度的研究,即使相互对立的人也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而有所得益,从而提高学术水平或改变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部分立论更加严谨,更加有说服力。这种学术上的批评、自我批评和反批评,是在批评者相互之间进行的,是在探讨的空气中进行的,谁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裁判者。批评者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被批评者也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互相批评的目的是相得益彰、共同提高,这和政治上的批评、自我批评性质显然不一样。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在争鸣中有些观点是明显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观点自然要受到其他争鸣者的批评,但批评者的态度也应是善意的,被批评者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认真做自我批评,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由上可知,学术争鸣中的批评、自我批评不是坏事,它是学术争鸣中的一个正常规范。 其二,要划清学术批评与“打棍子”的界限。百家争鸣中有一项正确的政策是不打棍子、不揪辫子、不扣帽子,这是搞好学术争鸣的有效保证。有些争鸣者,往往一听到来自对方的批评意见,就认为对方是打棍子。也有些研究者明明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却担心别人会说他打棍子,只好把要说的话不说出来,或避开锋芒绕道而行,不做正面交锋。这些都是不利于开展百家争鸣的。其实,批评和棍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打棍子是一种整人的错误行为。它往往把不同的学术观点无限上纲,颠倒黑白,拨弄是非,陷人于罪,置他人于死地。这种打棍子的恶劣作风,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极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坚决纠正了这种错误做法,以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现在学术界即使有个别人热衷于打棍子,也已为大多数人所厌恶,而不能形成气候。但也有少数人固步自封,唯我独尊,即使明明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许别人批评,听不得任何批评意见。倘若有批评意见,他们就说某某人又打棍子了。这种把正常的学术批评当作打棍子,以此来抵制别人的善意批评的做法,直接影响百家争鸣的开展,是不可取的。 其三,划清学术批评与学术批判的界限。本来,批评和批判在一些外国语中是同义词,但在我国却颇有区别。在十年动乱期间,批判和棍子几乎是同义词。比如对吴晗、翦伯赞,开始都叫批评,进一步就叫批判,最后就一棍子打死。新中国学术曲折的发展史证明,认真搞好百家争鸣,开展学术批评对促进学术发展是有利的;而人为地把学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而加以批判,危害极大。例如,由康生之流发起的对马寅初人口论的批判,对合二而一、对李秀成评价中某些观点的批判,等等,就是属于人为的学术批判。其实,人口论、合二而一、李秀成评价都属于学术问题,可以通过百家争鸣进行讨论。历史多次证明,每一次搞学术批判运动,都势必导致一部分学者横遭厄运,一部分学者受到创伤,更多的人则为了暂避风浪而引退了。这样一来,经过一场学术批判之后,学术讨论就进入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正是根据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党主张,在学术领域里,凡是学术问题,都应该采取百家争鸣的办法进行自由讨论,今后不应再搞“学术批判”。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批判运动”的方法,解决不了学术上的是非争鸣问题,相反,还会演变为扼杀学术发展的手段。由于大批判搞得人人自危,所谓发展社会主义学术文化根本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