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明)许宗鲁:《重修西宁卫记》,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5《艺文·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② (清)杨应琚:《重建大通卫署碑记》,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5《艺文·记》。 ③ 《清高宗实录》卷99,乾隆四年八月甲辰。 ④ 参见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地理志·沿革》。 ⑤ 参见《清高宗实录》卷1391,乾隆五十六年九月辛卯。 ⑥ (清)杨应琚:《为宁属近番要隘请设营汛以安边氓议》,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⑦⑨ (清)杨应琚:《碾邑巴燕戎请设官开田议》,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⑧ 参见(清)杨应琚:《为宁属近番要隘请设营汛以安边氓议》,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⑩ 《清高宗实录》卷202,乾隆八年十月癸亥。 (11) 乾隆《循化厅志》卷1《建置沿革》,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 乾隆《循化厅志》卷1《建置沿革》,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3) 参见光绪暨民国《西宁府续志》卷1《地理志》。 (14) (清)杨应琚:《为边口亟请添驻县佐以资治理议》,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15) 参见光绪暨民国《西宁府续志》卷1《地理志》。 (16) 参见光绪《丹噶尔厅志》卷1《历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青海地方旧志五种本。 (17) 《清高宗实录》卷139,乾隆八年五月辛亥。 (18) 参见崔永红:《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176页。 (19)(24) 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20)(23) 参见《清高宗实录》193,乾隆八年五月辛亥。 (21) 《清高宗实录》卷202,乾隆八年十月癸亥。 (22) 参见(清)杨应琚:《请开大通协城红山嘴东荒地议》,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4《艺文·条议附》。 (25) 光绪《丹噶尔厅志》卷7《艺文·杨遇春奏改同知折》。 (26) 光绪《丹噶尔厅志》卷1《历史》。 (27)(28) 乾隆《西宁府新志》卷9《建置·城池·街市附》。 (29) 乾隆《循化厅志》卷3《营汛》。 (30) 乾隆《西宁府新志》卷35《艺文·重建西宁府文庙碑记》。 (31)(32) 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1《建置·学校》。 (33) 乾隆《循化志》卷3《学校》。 (34) 参见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4《祠祀》。 (35) 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2《兵防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本。 (36) 光绪《丹噶尔厅志》卷5《人类》。 (37) 参见(清)乐斌:《撒拉回众滋事办理完竣地方肃清折》,《平定陕甘新疆事变方略》卷12。转引自《撒拉族档案史料》,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印,1981年。 (38) 参见光绪《丹噶尔厅志》卷3《户口》。 (39)(40) 乾隆《循化志》卷1《建置沿革》。 (41) 参见乾隆《循化志》卷5《土司》;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武备·番族》。 (42) 参见乾隆《循化志》卷1《建置沿革》。 (43) 乾隆《循化志》卷4《族寨工屯》。 (44) 参见段自成:《清代北方乡约和保甲的关系》,《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45) 参见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武备·番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