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八十年述论(2)
二、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的文化选择 从文化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文明土壤上产生出来的思想成果,其思维模式、理论样式都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这些形式和特点与中国文化及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是有差异的。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面临把选定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大问题,也就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大钊就曾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拯救中国的导星”,具有普遍的意义;一方面又强调,我们不可“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而“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4]。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由于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经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实践证明,选择马列主义是没有错误的,严酷的实事告诫人们,在选择的态度、原则、方法上存在偏误,采取了教条主义或机会主义、修正主义,都是很危险的。在同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在惨痛的教训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渴求选择到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从而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和血脉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越来越为中国共产党人所认可,并最终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是由其真理性决定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科学原理,发扬了她的科学精神,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新的理论创造,没有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上,而是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使之理论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结论、新观点。 有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觉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压迫和文化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尊严;它带有中华民族的特点,同时又注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内容。这种文化又是科学的,它坚决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唯心主义,主张实事求是,主张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这种文化还是大众的,它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少数“文化人”的狭小圈子里,要把文化的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样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5](p.400)。 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民主主义文化向帝国主义和封建文化展开了奋勇的进攻,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思想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5](p.387)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打破了奴役人民大众的数千年的封建文化,扭转了鸦片战争后直至五四运动前资本主义新文化在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成的反动文化同盟面前连吃败仗的被动局面,荡涤着千年沉淀的精神污垢,清理了数千年积累的文化遗产。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个胜利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人民中获得了崇高的威望,被接受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围绕着“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宏伟目标,经济建设高潮迅速掀起,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也随之而起,党和人民在一个新的历史高点上继续进行着文化选择。党和毛泽东再提学习的问题,号召要更多地懂得马列主义,而且一定要与新中国的实际结合;号召要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学习科学技术。在党的“八大”的一次预备会上,毛泽东鲜明地提出我们对新的科学技术还不懂,还要作很大的努力。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政治中央,还不是科学中央。将来,中央委员会就是科学委员会了。在1963年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一场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在全国开展起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科学方针指引下,人们思想极大地解放,理论界、学术界、文化界的空气活跃,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局面,艺术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党科学地界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要使中国科技一日千里突飞猛进,赶上世界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应当指出,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许多正确的主张没能贯彻到底,甚至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是“左”的倾向时有发生,留下了隐患,以至最终酿成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悲剧。但是党和人民在建国后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尽管“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6](p.296)。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