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八十年述论(3)
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的文化选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党重新拨正文化选择的方向,形成新的理论,开辟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和人民选择了邓小平理论,选择了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大革命”后,拨正文化选择方向,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一方面存在“两个凡是”,一方面有人要“砍旗”。邓小平以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为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了根本指导思想。他敏锐地指出,必须首先解决思想战线问题,因为“不解决思想战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6](p.143)。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倡导并领导了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全党的思想解放。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指出,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他强调并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变不得”,从而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圆满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大局与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一切政治上的混乱甚至动乱。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我们党正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才能在总体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才能探索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正如对毛泽东思想曾有人存在种种误解和曲解一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邓小平理论也曾有人存在种种误解和曲解。然而,真理最服人,事实最雄辩。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完整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实践的检验,从历史的纵向和国际的横向比较中,强烈感受到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和巨大精神力量。1989年国内国际的政治风波进一步显示出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正因为这一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了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使党和国家经受住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一系列国家遭受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顶住了反共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国际逆流,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逝世,敌对势力希望中国搞“非邓化”,党内外的一些同志中也有许多疑虑,中国发展又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人庄严宣告:在新世纪的新征途上,中国共产党将会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在继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之后,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将邓小平理论庄严地写在了党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成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历史的必然的文化选择。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个理论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两手,一手软、一手硬是不行的,两手都要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强调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实行开放政策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我们要用教育和法律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影响我们的人民;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决不能削弱,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不闻不问;强调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实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