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哲学理念及其学理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哲学研究》 陆剑杰 参加讨论

邓小平在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也从多方面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哲学理念。
    1.邓小平把“客观实践”的理念发展为新的实践论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着重地把握住并正确地处理了以下的关系。
    关于实践检验和解放思想。面对“文革”的严重后果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僵化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模式已经充分暴露其弊端,而社会主义新道路又有待开辟。在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之下,邓小平把实践检验原理提到首要地位,要求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解放思想,摒弃一切被实践证明为错误的不可行的东西,重新开辟中国的发展道路。
    关于实践的客观环境和主体目标。邓小平把握住了当代中国的实践阶段及其实践主题--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两个方面来探寻实践道路。首先是实践的客观环境,即世界的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的以克服贫困、实现富强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是实践的价值目标。中国人民的价值要求就是实现幸福、富裕和自由,然而,这种价值要求只有在生产力获得解放并实现巨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众所周知,邓小平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把生产力的现状当作客观实际中的最基本的因素,而把生产力的发展当作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目标。应当说,这也是他的重要的哲学理念,但是,整个说来,这一理念是他的实践论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
    关于实践的创造功能和检验功能。邓小平一方面强调实践的创造功能,鼓励人民群众“敢试、敢闯、敢冒”;另一方面强调总结实践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赶快改。他认为:只要既充分发挥实践的创造功能,又严格尊重实践的检验结果,就出不了大问题,就能走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2.邓小平把“辩证矛盾”的理念发展成为在国际和国内事务中促成对立面统一的科学方法。矛盾辩证法是实践中的辩证法,实践跃入新阶段,矛盾就会具有新特点。毛泽东的辩证法的主要部分是革命和革命战争的辩证法,它强调对立面的斗争,同时强调对立面同一的转化意义,只有在统一战线内部、人民内部、党的内部才强调对立面同一的协调意义。邓小平的辩证法是建设实践中的辩证法,它也谈对立面的斗争,但更强调对立面的同一,相互协调意义上的同一。可以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辩证矛盾展现了它的全貌。
    3.邓小平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念发展成为一条实际地引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工作路线。邓小平的客观实践理念与人民群众主体创造力理念具有更高的统一性。他对人民群众有着全面、真切的认识。既知道人民群众的长远目标,也了解他们的当下要求。既相信人民群众的根本觉悟,也体验到他们的有限眼界。正因为有这样真切的群众观念,邓小平尊重并理解人民群众在他们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生产关系形式,加以总结和推广,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体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扬党的传统,极其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学习、运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哲学理念。
    1.关于创新性实践的理念。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重视客观实践的基础意义的理念,并特别强调了实践的创新性。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0年,他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把创新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表明了这种哲学理念。江泽民要求全党“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
    2.关于建设性矛盾的理念。第三代领导集体所使用的决策方法基本上仍然是毛泽东、邓小平的矛盾分析方法。但他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所面对的矛盾作了系统的、建设性的、以协调性同一为落点的分析,这是对由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集中论释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崭新的辩证矛盾的理念。
    3.关于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基础的理念。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又是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中央举办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同时要保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样,“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提升到理论上看,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群众路线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群众路线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群众路线问题;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群众路线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哲学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