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陈鼓应先生指出今本《文子·上德》与《淮南子·缪称》解《易》有相同之处,但《上德》全部论卦象的文字都不见于《缪称》,而《缪称》五处引证卦爻辞的文字也都不见于《上德》〔8〕。 这说明今本《文子》与《淮南子》具体章节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梳理,首先要把那些明显不是《文子》原书中的内容清理出来,然后借助于竹简《文子》和其他文献,看看今本《文子》有那些独到的思想--只要不是抄袭来的内容,就可以作为已成的文本来研究。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做好。 3.今本《文子》确有其较早的渊源,但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增删,后人窜入者不在少数,尤其是像《文子》这样不太著名的著作更是如此。我们固然不能像疑古派那样动辄断言某书是“伪书”,但即使是有出土文献为据,我们也要谨慎一些,不要轻言现在流传的一些古籍“西汉已有”或“为先秦人所作”。“走出疑古时代”的脚步应该坚实一些才是。 总之,竹简《文子》和今本《文子》的关系比较复杂,《淮南子》并没有抄袭《文子》,而是今本《文子》抄袭了《淮南子》,厘清这些问题是进一步研究《文子》的基础。 注释: 〔1〕竹简《文子》的释文发表于《文物》1995年第12期; 本文所据今本《文子》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武英殿聚珍本为主。 〔2〕李学勤:《〈老子〉与八角廊简〈文子〉》,《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3/4期。 〔3〕竹简《论语》的部分释文发表于《文物》1997年第5期。 〔4〕见《文物》1981年第8期和1997年第5 期竹简整理小组的有关介绍。 〔5〕张岱年:《试谈〈文子〉的年代与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页。 〔6〕《管子·心术下》:“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 日月与之同光,天地与之同理。”《韩非子·扬权》:“故圣人执一以静。”《吕氏春秋·执一》:“王者执一而为天下正。” 〔7〕王博:《关于〈文子〉的几个问题》,《哲学与文化》 1996年第8期。 〔8〕陈鼓应:《论〈文子·上德〉的易传特色》,《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四、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9期(《文子》研究专辑上、下)。 4.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 5.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