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简牍研究中年代学问题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 罗见今 参加讨论

简牍的发现与研究概况
    简牍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历史阶段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风行秦汉,上溯至战国,下延及魏晋,保存了两千年前后真实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史学和科学价值,为国之瑰宝。上古典籍流传至今,要经过简牍书写的阶段,所以古籍的整理在两千年前或者更早业已存在,而今日所见的古籍不少均为当年的简牍。因此,我们的古籍整理工作亦包括简牍研究,是顺理成章的事。
    简牍的发现和整理历来是学界重视、世人关注的问题。据历史记载,汉代至北宋间,重大或引人注目的发现有十数起。例如《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记述秦时博士、济南人伏生保存古籍的经过:“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1〕所藏其实就是竹简书,即今文《尚书》。 再如《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河间献王德传》讲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这说明在西汉,官府就已重视收藏、整理竹简书。“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2〕。又如,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记录:“《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祀》、《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3〕这次发现共29篇,整理者是孔子后人孔 安国。
    特别应提到的是西晋时《汲冢书》的出土。《晋书》卷五十一《束皙传》称:“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铨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类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4 〕文中的秘书和束皙是这次出土文物的整理者和研究者。著名的《竹书纪年》即为此时重见天日。《汲冢书》出土简策数量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本世纪,简牍的发掘与研究开始应用科学方法。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1862~1943 )在甘肃疏勒河流域发掘出汉代文书一千余件,即“敦煌汉简”, 由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ChavaNNes,1865~1918)和他的学生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 ~1945)、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首开现代简牍研究之先河。有关的材料可在《流沙坠简》〔5〕、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6〕等书中看到。但因当时政府腐败,国力衰弱, 此批简牍被盗运他国,迄今国人莫能释怀。
    1930~1931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olkeBegman)等人在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绵延几百公里的汉代障隧遗 址中发掘出简牍一万余件,即闻名世界的“居延汉简”,由我国学者马衡、刘复、贺昌群、余逊、劳幹等人进行整理研究。后因日寇侵华,这批国宝几经周折,不得不转运至美国国会图书馆地下室避难〔7〕,现存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牍的遭遇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这批简牍的照片释文有居延汉简《考释》〔8〕、《甲编》〔9〕、《甲乙编》〔10〕及《释文合校》〔11〕等,论文专著不下数百种。
    1949年以来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中,简牍蕴藏被接连发现。战国楚简有湖南长沙(1951、1953、1954年共153枚),河南信阳(1957 年229枚),湖北江陵(1965,1973年共229枚)、随县(1978年曾侯乙墓200多枚)。秦简有湖北云梦(1975年睡虎地1157枚,1989年龙岗235枚)。关于楚地出土简牍的详况,有专文论及〔12〕〔13〕。汉简出土更多。甘肃武威(1959、1981年磨嘴子共505枚,1972年92枚)、 甘谷(1971年23枚)、酒泉(1977年91枚)、敦煌(1979年马圈湾1217枚, 1981年70多枚)、天水(1986年放马滩480余枚)及搜集散简数百枚。甘肃出土汉简的详况,亦有多文论及〔12〕〔14〕〔15〕。
    1972~1974年间,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胡布镇南24公里的破城子(汉张掖郡居延都尉所辖甲渠候官遗址)、其南甲渠塞第四隧和金塔县天仓北的古城区(汉张掖郡肩水都尉所辖肩水金关遗址)发掘出简牍19637枚,国际学术界为之震动。1994 年《居延新简--甲渠候官》发表了其中8400多枚的照片和释文〔16〕,另外11200 多枚将在《居延新简--肩水金关》中发表。
    此外,湖南长沙(1972、1973年马王堆千余枚), 山东临沂(1972年银雀山4942枚),湖北江陵(1973、1975年凤凰山近千枚),青海大通(1978年上孙家寨约400枚),湖北江陵(1984 年张家山千余枚),河北定县,湖北光化,安徽阜阳,江苏连云港等地均有出土,有的不止一次。1997年出版了《云梦龙岗秦简》〔17〕和《尹湾汉墓简牍》〔18〕,后者1993年被发掘,国内知名学者参加整理研究,所以很快精印问世。
    15年前日本学者大庭修著文曾提出过预言:“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木简已达四万枚,到本世纪末可能将达十万枚。”〔19〕这一预言已被完全突破:1993年,从甘肃敦煌悬泉遗址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发掘出近两万枚汉简〔20〕〔21〕,当人们还沉浸在这一喜讯中时,1996年又传来更具爆炸性的新闻:湖南长沙发现了十余万枚距今1700多年的吴国简,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总之,本世纪简牍的发现是我国文化史、科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与对帛书的研究相结合,一门崭新的、综合的“简帛学”已经宣告问世〔22〕。不难预见,随着今后简牍不断发掘出土、不断整理出版,将会涌现千百篇论文著作,在21世纪形成简帛研究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