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简牍研究中年代学问题刍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 罗见今 参加讨论

简牍的年代学分类与考释
    简牍成批大量出土,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需要联合攻关。本文主要围绕简牍的年代学分类与年代考证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供有关学者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参考。
    年代学在史学和考古中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言的。它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要解决历史的分期与断代问题。考证出土文物的年代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但是证据必须充分,方法必须科学,否则所得结论就可疑。以铜器研究的情况为例,“因用非科学的手段,结论花样翻新,差别越来越大,是盲目摸索的必然结果”〔23〕。国家科委投巨资推进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统一原来诸多的分歧。
    科学史与方法论告诉我们,要进行科学的研究,首先须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简牍的前期研究者也都提出过各自的分类法,大多是按简牍的内容和性质,兼顾出土地点与时间先后。在出简量相对较少时,年代学分类问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而面对几万、十几万简牍,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无法回避。
    将简牍按年代学分类的原则,应以简上所有年、月、朔、闰、干支、八节、伏腊、建除、反支等与时间有关的记录为依据,以尽可能准确判断简牍的年代为目的。事实上,所有时间记录均来自当年颁行历谱,或多或少保留了当时应用历法甚至某些天文的结果,从这一认识出发可将其称为“历简”。由于书简失误、简牍残损、字迹难辨、释文不确等原因,历简亦非百分之百可靠,对极小部分记录也须甄别。
    历简可以分为若干类。
    1.纪年简: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以居延汉简为例,各出土地点纪年简大体占总数的7%左右。常见的格式是:“征和四年(前89 年)十月壬辰朔癸巳”(居275.22号)年号月朔俱全,时间定位准确。《史记》、《汉书》、《后汉书》通常记大事发生的时间,恰在朔日的很少(例如日食),所以简牍中月朔记录大量弥补史书之不足,十分难得。还有一种纪年简不记朔干支,有月名和日干支,不知为该月第几日。如果数量较多,在一定条件下应用历法和数学方法,也可推算月朔,考核历法,因此每个记录均有它的用处。
    纪年简构成了伴出文物时间的参照系,其跨度(上下时限)、丰度(占总简数之比)、密度(跨度内每年平均纪年简数)等须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已有专文列出了甲渠候官出土纪年简的朔闰表〔24〕,很有必要建立纪年简的数据库。我们已作了尝试,在已发表的敦煌、居延简范围内,以年月日排序。同样,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中两汉年月干支记录也编出数据库,两相对比,发现许多问题。这一工程须据各种史书和新发表的文物资料不断补充,使之臻于完备,已超出个别人能力的范围。
    2.历谱简:古代实用历谱研究价值很高,因它是真历,非后人推算所得。结合纪年简,可弥补史书记载的不足,匡正传抄翻印的讹误,核定推步与史实的差别,追踪历术演变的轨迹,所以备受重视。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58号墓出土的历谱,为文帝前元五年(前175年)或稍后,可能是迄今出土中之最早者。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2 号墓出土的元光元年(前134年)历谱〔25〕十分完整,弥足珍贵。刚发表的尹湾6号墓元延元年(前12年)历谱,全年之历环列于一枚木牍之上,颇具科学性。
    在敦煌、居延等历谱简中,完整的极少,大多无年号,其年代须经考释。陈梦家说,1930年及以前出土的历谱简(有约40枚)分属15年,业经考定〔26〕。我们用历法和数学方法复查,发现其中3 年的结论有误,例如沙畹、罗振玉考为永兴元年(153年)的298号,当为元康元年(前65年);王国维考为建安十年(205年)的49∶5 号, 当为永始四年(前13年)等〔27〕,原因是方法有误。另外,考出新简历谱12枚分属6年。这项研究建立在相同的年朔序周期性定理的基础之上。
    3.月朔简:属于非纪年简,仅记载有月份和该月朔干支,或其月朔干支可以推算出来,可定义为“月朔简”〔28〕。例如,“四月己卯朔”(EPT4.73,E为额济纳河流域,P为破城子,T为探方),“三月廿六日甲寅”(EPT20.25)等。它们的年号有的原简未书,有的以后残失。随着对历法中同月同朔干支周期性的深入认识,得出结论:大部分月朔简的年代是可以确定的。其实,前人已从事过考证,只是在研究历谱的名义下。例如,敦171号简正背记“八月丁亥小”, 书有从丁亥至乙卯共29个连续的干支,别无其它。沙畹考为五凤元年(前57年)。它当然是一月之历谱,但同月朔简的信息量基本相同。它可考,为什么月朔简不可考?这一认识上的突破,形成了月朔简的概念。经普查,敦煌旧简中有16枚〔28〕,居延旧简中有58枚,新简中有73枚〔29〕,其年代考证已经完成。所用方法经过证明,原则上可应用于凡带月朔且有准确出土时限的一般文物。
    还有少数月份已失、仅存朔干支的简,它不属于月朔简,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年代可考,此不赘述。
    4.干支简:这是简称,指仅有月份和某日干支、而日数不明的简。在简牍、文物和史书中数量很大,由于无纪年,仅据月与干支一般年代不可考。但如同类简数量较多或有特殊条件,可估算出朔干支,从而推求其年代。例如:“三月甲辰,卒十四人,其一人养,定作十三人。除沙三千七百五十石,率人除二百九十石。与此六万六千五百六十石”(EPT57.117)。算出至甲辰除沙66560石,须18天,可反推三月朔为丁亥,进而据该探方伴出纪年简的时限确定该简为建平二年(前5 年)。干支简能考定年代的数量很少,缺乏一般性的方法,往往需要特殊的技巧。但存在某些条件组合,破解其年代就像猜谜语或解数学题,反而具有吸引力。
    5.年号缺字简:有的原字难辨,有的原简断缺。例如:“□露二年十一月丙戎朔庚寅食时”(敦620号)。其中, “□”为未识之字,为断简号。此简须经考释才能断定为甘露二年(前52年),同纪年简有区别。因为考证也可能有误,有些简所缺字不见得能补出,或者存在几种可能。 例如:“宁元年十二月辛丑甲渠”(EPT50.120)。汉代就有竟宁(前33年)、永宁(公元120年)、 建宁(公元168年)。因永宁元年十二月癸丑朔不得有辛丑,故可排除。 较大可能是竟宁元年,须以探方T50伴出纪年简上下时限来界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