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研究中年代学问题刍议(3)
6.朔闰特异简:以清人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30〕、近人陈垣《二十史朔闰表》〔31〕和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32〕等为代表的一批朔闰表,主要是据历法推算而得,也按史料作过修正。这类书不下十数种,基本相同,个别朔闰有异。但是简牍中的记录却出现与诸表不同的情况,特别引人注意。由于简牍有作为第一手材料的权威性,使人首先想到后人推算可能有误,当然,也不排除书简不确或其它未知原因造成了差别。首先须查出这些特异简。在敦、居新旧简已发表的近两万枚中,被指认的不超过20枚,但实际上有60枚〔33〕。究竟是诸表有误,或是原简有误?关键在于找到可靠的证据,应用科学的方法作判断。我们提出“以简证简”、“以史证简”的方法,利用上述简牍和史书朔闰干支的数据库,找到了可信度较高的一条途径。例如在居延新简中有一册36枚《建武三年(公元27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 EPF22.1~36),其中第15号为:“以去年(按指建武二年)十二月廿日为粟君捕鱼尽今[年](公元27年)正月闰月二月积作三月十日不得贾直时”(EPF22.15,F为房屋)。 该册为当时边郡一件民事(经济)诉讼案的原始宗卷,因是法律文书,记时应可信,即建武三年应闰正月。另有一简(EPF22.26)也作相同记录。 但是诸表皆推建武三年二月戊子朔,闰二月戊午朔,较该简闰正月晚一个月。任步云称:“孰是,待考订”。 公元27年干支记录相对较多,数据库中有13简和史书17处记载。其中《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年春正月甲子”、“辛巳”、“壬午”之后,赫然有“闰月乙巳,大司徒邓禹免”。接着记述与赤眉之战,光武帝亲征,“己亥,幸宜阳。甲辰,亲勒六军,大陈戎马……”“丙午,赤眉君臣面缚”,从“戊申,至自宜阳”到己酉下诏祭祀赐爵,记载十分清楚。之后便是“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国玺”〔34〕。十个连贯的日干支分布在正月、闰正月、二月之内,故确知是年闰月戊子朔、二月戊午朔,诸表皆误。 7.其它:历简之中除年月朔闰干支之外,八节、伏腊、反支、建除、血忌、神煞等〔26〕时有所见。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既显月象盈亏,又合寒暑时令。节气随回归年而变,实际上与阳历有关;而建除十二客的排法,又依附于节气。同节气同干支的出现也有周期性。例如,黄文弼30年代在罗布淖尔发掘的第26号简,正面开头就是“己未立春”。我们知道:元朔四年(前125年)十二月廿四日己未立春, 初元四年(前45年)正月九日己未立春,建武十一年十二月廿二日(实公元36年)己未立春〔32〕,凡80年出现一次。据罗布淖尔纪年简的时限,可知此简为前45年〔28〕。另外,伏腊、反支的排法,又附丽于阴历,同月朔地支相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尚不能据此将年代唯一确定,但考证结果不应与其排法相悖。换言之,必要条件是否充分的尚欠证明。 简牍年代学论文不多,散见于国内外,难以一睹全貌。囿于所闻,应约略陈管见,尚希专家指正。总之,历简考古中有一批数学问题,只有在对历史、文化问题作深层次剖析的同时得到解决,并为年代学的进展,提供新的动力。 注释: 〔1〕《史记》卷121,《儒林列传》。 〔2〕〔3〕《汉书》卷53,《景十三王·河间献王德传》;《汉书》卷30,《艺文志》。 〔4〕《晋书》卷51,《束皙传》。 〔5〕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京都东山学社,1914 年版。 〔6〕林梅树、李均明编:《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 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7〕陈波:《汉简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概况》, 《简帛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286页。 〔8〕劳幹:《居延汉简考释》,商务印书馆,1949 年版。 〔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编》,科学出版社, 1959年版。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12〕高敏:《简牍研究入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陈震欲:《湖北楚简概述》,《简帛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14〕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等编:《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34、85页。 〔15〕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注:《居延新简释粹》,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1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中华书局,1984年版。 〔17〕刘信芳、梁柱编著:《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版。 〔19〕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编:《简牍研究译丛》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1页。 〔20〕柴生芳:《悬泉遗址发掘又获新成果》, 《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21〕玄权:《悬泉置发掘结束简牍整理即将进行》,《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22〕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 〔23〕何幼琦著:《西周年代学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自序。 〔24〕任步云:《甲渠候官汉简年号朔闰表》,《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8~463页。 〔25〕陈久金、陈美东:《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文物》,1974年第3期。 〔26〕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5页。 〔27〕罗见今、关守义:《敦煌、居延若干历简年代考释与质疑》,台北《汉学研究》(15卷2期),1997年12月。 〔28〕罗见今、关守义:《敦煌汉简中月朔简年代考释》,《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29〕罗见今:《〈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中月朔简年代考释》,《中国科技史料》18卷第3期,1997年9月。 〔30〕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见《四部备要·子部》,上海中华书局据荔墙丛刻本校刊。 〔31〕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87年。 〔32〕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33〕罗见今、关守义:《敦煌、居延汉简中与朔闰表不合诸简考释》,中国天文学史研讨会论文,1997年10月徐州。 〔34〕《后汉书》卷1上,《光武帝纪》。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