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3)
二 回顾近百年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有益的历史启示。 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从上述历史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一直是缠绕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久驱不散的幽灵。当我们正确地处理了同它的关系时,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反之,我们的事业就受挫折,足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在发展方向上,中国不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捷足先登者是从不给落伍者以均等的发展机会的,发达国家绝不允许中国循着它们的老路发展而与它们并驾齐驱,我们只有另辟社会主义的新径才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同抛弃。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过去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优势而市场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今天也远没有实现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而从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或称市场经济)的转化是借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完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而不是发展道路)当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没有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灭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还有其用武之地,毛泽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慨叹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前后承继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上所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但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认识问题。回首我们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我们经常是与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相伴而行,其根源就是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即不够经典社会主义的格),它与经典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具备在经典社会主义那里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准备好了的物质经济基础。因此,要弥平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之间的沟壑,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以具备转向“够格”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或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同西方资本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对应的(即都是要完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化,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由于历史使命的相似,二者在运行机制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通之处(我们当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学习、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理论依据。一句话,这一切都是由中国现实的国情决定的。如果离开了现实的国情,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定位问题,用经典社会主义的原则(如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当作衡量现实社会主义的标准,就必然会犯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最后,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校正既往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自觉守望世界风云变幻,跟踪时代发展大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要注意立足高远,放眼全程,不要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古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立足高远就难以看清历史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凡是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百年乃至千年作为计算单位的。例如在中国,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用了1900年;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用了500年,就是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在英国、法国也都用了200多年的时间,且曲折、反复充斥其间。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仅有80多年的历史,出现当前的低潮形势,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片断,不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已彻底败北,资本主义将永远不替。二是在解决理想和信念的问题时,不是也不应当是从既有的结论出发,根据主观需要选择“有用”的事实去印证原有的结论,这种唯心主义的作法是与事无补的。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今天的发展都遇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既有的结论有些已经不能说明现实问题而需要进一步发展了。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审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发现新规律,引出新结论,然后在这个新的基础上再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坚信,这样树立起来的理想信念才是坚不可摧的。 收稿日期:2001-03-27 【参考文献】 [1]郑振铎。现代的社会改造运动[J].新社会1920(1)。 [2]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J].新青年1918(11)。 [3]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