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军队援助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的名义下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是美国政府在朝鲜冲突中所犯下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 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1950年6月28日,即战争爆发的第四天就已经提出来了,显然这与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整个战略意图有关。当时,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国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当特别慎重,而且我们应当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但是艾奇逊认为,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应受到这种限制,不应把三八线做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来严格遵守。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杜鲁门从战略意图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迫使北朝鲜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但是我希望我们能保证不致于过深地陷在朝鲜,以至我们照顾不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杜鲁门同意佩斯的意见,并指出,“凡是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应当仅限于破坏军需上的供应,因为我希望大家都明确地了解,我们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1]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6月29日美国决定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时的考虑是:(1)可以使用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的运输线,破坏军需供应。但这不是我们所说的越过三八线的概念。(2)如果中国出兵朝鲜,美国部队便可越过三八线与之作战。这里,是以中国首先出兵参战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后来这种因果关系正好颠倒。(3)最重要的是,美国这时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把北朝鲜的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原来的分界线。 然而,随着军事态势的变化,美国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战略意图。 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在朝鲜战局大体稳定下来的时候再次提出。7月中旬,杜鲁门派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去东京会见麦克阿瑟,以便直接对战局形势做出判断。柯林斯说,他必须把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政府的总的军事计划结合起来,因此需要了解麦克阿瑟什么时候能够发动大规模反攻。麦克阿瑟回答说,反攻日期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北朝鲜人赶回三八线以北,而且是要消灭他们,并进而统一朝鲜。[2]这次谈话的时间是7月12日上午9时,也是军方第一次明确表示要主动越过三八线的战略意图。第二天李承晚就公开宣称,南韩军队将不停止在三八线上。[3]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人提出越过三八线问题。7月14日杜勒斯交给国务院政策设计司一份备忘录,声称三八线决非政治分界线,美国的目标是统一朝鲜,“如果有机会去掉分界线,我们应当这样干”,而且,让北朝鲜部队从容退回三八线,也是件“蠢事”。备忘录还写道:“如果我们有力量加以摧毁的话,必须摧毁北朝鲜部队,即使这样做需要越过三八线也在所不顾。这是消除威胁的唯一途径。”[4] 杜鲁门这时的意见是,在战争局势比7月中旬大为明朗以前,应对这一问题保持沉默。因此针对李承晚的公开宣言,美国军方发言人在电台广播中说,美军的任务只是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美军将停在那里,并将强制南韩军队也这样做。艾奇逊也急忙打电报告诉穆乔大使,尽最大努力制止公开讨论这个问题。[5] 然而,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国务院内部却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和查尔斯·波伦以及受到他们观点影响的政策设计司司长保罗·尼采极力主张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们认为应该命令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倘使北朝鲜军队撤到三八线以北,他的军队将不跨过三八线追击。[6]尼采还在接到杜勒斯的备忘录后,召集政策设计司进行紧张讨论,并于7月22日草拟了一份“关于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美国政策问题”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联合国部队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附近时,美国和支持安理会决议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决定和行动,将决定这场冲突是限于朝鲜境内,还是冲突扩大,导致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报告分析了与此有关的几种情况;如果中苏不介入,北朝鲜可能自动撤回,可能被迫然而有秩序地撤回,也可能溃不成军地逃回,也很可能在三八线顽抗。但是报告倾向于认为,“美国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即在美军尚未到达三八线时,中苏部队已进入三八线以北,进而支持在三八线以南作战的北朝鲜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共和苏联军队冲突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因为“克里姆林宫决不会接受在北朝鲜建立一个它无法统治和控制的政权”。报告认为,发生这类冲突所冒的风险“似乎远远大于政治上可能得到的好处”,因而强调在军事上取得一定进展后应该立即转入政治解决,即“尽快在可以接受的条件基础上,停止冲突”,在美军占领朝鲜南部的条件下,施加政治压力,提出朝鲜统一问题。报告还提醒必须考虑盟国的态度,当北朝鲜被迫撤回三八线后,大多数盟国,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国家恐怕不会支持联合国军用武力统一朝鲜的做法。报告同时又警告说,南韩当然要求美军一鼓作气拿下北方,美国舆论也希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但这样一种情绪倘若蔓延开来,美国政策的执行也许将面临严重问题。[7] 政策设计司的报告在政府内部遭到猛烈的攻击。首先是主管朝鲜事务的东北亚处处长艾利森表示强烈反对,7月23日艾利森即给尼采写了备忘录,表示对尼采的报告“从观点到结论”都不同意。艾利森说,南韩不承认三八线,并且认为现在是统一的绝好机会,“对此,美国在朝鲜的外交官都表示赞同,如不这样做,朝鲜人民将对美国的勇敢、明智和富有正义的传统失去信心”。谈到与中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时,艾利森认为确实存在,但不应像报告那样企图通过绥靖政策来避免“刺激苏联”。因为不管美国怎么小心谨慎,与中苏冲突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不存在。艾利森坚决主张越过三八线,“也许这意味着一次全球战争”,但“应该让美国人民知道这一点,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既然一切法律上和道义上的正当性都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8] 艾奇逊没有艾利森这么冲动,但他的基本观点同艾利森是一致的。艾奇逊认为,“不应强行下达不许越过三八线的武断的禁令。作为一条分界线,它不具备任何政治合法性”。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应彻底摧毁北朝鲜军队,“我们希望能将北朝鲜军队消灭在南朝鲜,但我们认为不应使麦克阿瑟限制在三八线。他们强烈要求占领整个朝鲜,从而保证自由选举的进行”。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了将苏联或中共进行干涉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由韩国部队在三八线以北实施地面作战,而美国则继续提供空军和海军支援。”[9] 7月31日,国防部也拿出了他们的意见,即“对朝行动方针备忘录”。备忘录确立了三个假设的前提:(1)美国将动员足够的力量来达到占领整个朝鲜这个目的,并增强在所有战略重要地区的军事地位。(2)苏联将不在朝鲜或其他地区进行干涉。(3)将由总统宣告,国会同意,并由联合国采取行动,以建立一个统一、自由和独立的朝鲜为美国的作战目标。实际上,这里面只有一个苏联干涉的问题,因为第一点从军事上,第三点从政治上,美国本身都可以做到。这就是说,只要苏联不出兵干涉,联合国军队就可以跨过三八线占领整个朝鲜。国防部还从军事的角度提出另一种具体方案:只占领北纬40度和38度线之间的交通要道和包括平壤在内的中心城市,然后再划出“非军事区”进行“政治解决”。[10] 在这种状态下,美国开始在联合国做出了试探性的姿态。8月10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奥斯汀在安理会发言,宣称华盛顿关心的首先是建立一个自由、统一和独立的朝鲜这样一个目标。这实际上是暗示人们,美国正在考虑越过三八线的问题。[11] 与政府内部讨论和联合国讲坛上演说的出发点不同,麦克阿瑟主张越过三八线,则是完全建立在对北朝鲜的反攻计划的基础之上的。这时,麦克阿瑟正在竭力说服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受他的在仁川实施登陆的“烙铁行动”计划。尽管军界首脑人物一致对仁川登陆的计划表示反对或怀疑,但麦克阿瑟却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并且在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保密的情况下,于8月12日制订2了详细的登陆作战方案。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下,8月17日麦克阿瑟会见返美途中来东京拜访的顾维钧时,信心十足地说,他毫不怀疑,在南韩的北朝鲜军队最后一定会全部被歼灭,除非他们现在立刻撤回北朝鲜。麦克阿瑟甚至相信,只要把北朝鲜消灭了,苏联就不得不同意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再度实现朝鲜的统一。[12] 就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与麦克阿瑟就仁川登陆计划紧锣密鼓地讨论和准备的同时,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在最后议决关于越过三八线的问题。8月25日,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级官员认真讨论了“越过三八线问题”。会议讨论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委员会7月上旬制订的两个文件。其中7月1日的第73号文件规定,若中国不公开介入,美军仍然可以在“打击北朝鲜军队的名义”下继续作战,“只要目前在朝鲜承担义务或准备承担义务的联合国部队能有效抵抗,这一作战行动就应继续”,而且还可以“扩大到包括下令采取适当的空中或海上行动,在朝鲜之外对付共产党中国”。7月10日的第76号文件规定,若苏军大举出动,美军就不应越过三八线,“美国应把承担的义务和作战计划的执行减少到最低限度,而越过三八线,则是我们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义务”。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会议建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美国军队应该越过三八线,但要与中国和苏联边境保持一段明显的距离。“若有情报说明,发生了中国或苏联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向华盛顿报告之前,不得下令继续前进”。[13] 9月9日,即在杜鲁门批准仁川登陆计划的第二天,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报告及上述会议的建议,起草了“对朝鲜行动方针报告”。该报告经杜鲁门9月11日批准,确定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91号文件,其要点如下: (1)美国军队具有越过三八线的“合法基础”,只要中国和苏联不卷入朝鲜战争,就应授权麦克阿瑟占领北朝鲜,但事先必须取得总统批准,并经过与盟国协商。 (2)如果中国和苏联同时介入,麦克阿瑟不应在北朝鲜进行地面战斗,而应防守三八线,对北方继续实施轰炸。 (3)如果中国介入,除不应与中国队展开全面战争外,可以考虑授权麦克阿瑟在积极抵抗中国军队的同时,在朝鲜之外进行海空战斗。与此同时,应向安理会提出“谴责中共为侵略者”的决议案。 (4)如果中苏均不介入,北朝鲜军队溃败,应在与盟国协商后,向北朝鲜军队提出“投降条款”,若遭拒绝,则摧毁之。但在沿中国和苏联边境地区只能使用韩国军队,不得使用美国军队。 (5)经过改组和改革后,承认“韩国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 (6)在朝鲜实现“稳定”、“统一”和“真正成为独立国家”之前,联合国军应继续留在朝鲜。[14] 这份用心良苦、考虑周密的文件实际上为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的军事行动确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中国或苏联军队没有卷入朝鲜战争。如果中国或苏联军队介入,美国军队应防守在三八线一带。第二,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应与盟国协商,并以实现朝鲜的统一和独立为政治基础。这就是说,越过三八线的行动还应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和批准。然而,战局的突然变化促使美国决策在错误的方向上滑得更远了。 战局变化推动的政治决策 就在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第81号文件内容制定的命令下达给麦克阿瑟的当天,即9月15日,“烙铁行动”计划开始实施。仁川登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举获得成功,的确是麦克阿瑟创造的一次军事奇迹,从而给麦克阿瑟带来无上的荣耀。麦克阿瑟因此而得到的声誉和威望又反过来加重了他在政府决策时发言的份量。正如李奇微回忆的:“人们对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好像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15]正是把这种情绪带到了政治决策中,才使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感到美军越过三八线是势在必行和理所应当的。 就这样,辉煌的军事胜利使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忘乎所以,甚至总统和国会也沉浸在欢乐和轻松的气氛中。这时,对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号文件规定和越过三八线的两个条件,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