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大利亚的人口、民族及其社会文化(2)
分析去往澳大利亚的移民,应当讲成分是相当复杂的,但总体上看主要有如下几个背景: 第一,由于传统血缘关系的因素。如英国移入澳大利亚的人最多,主要因为此因素。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英联邦的自治领已经有150多年历史,英国模式的澳大利亚社会和这种英澳特殊关系, 使许多英国人愿意移入澳洲大陆定居。另外,如英国前殖民地的人移入澳大利亚的人也较多。第二,由于相对贫穷落后的原因。在欧洲,移入澳大利亚的是相对经济不甚发达的南欧和东欧各国的人为最多,而经济发达的中欧、西欧和北欧的相对较少。在亚洲,人口密集且又贫困的南亚次大陆各国移入澳大利亚的人为最多。在大洋洲,新西兰的经济状况不如澳大利亚发达,也促使许多新西兰人根据“塔斯曼海峡旅行协定”的规定移居澳大利亚。大洋洲其它岛屿的经济更为落后,岛上的人也大量移居澳大利亚。第三,由于战乱等客观原因的驱使。在移入澳大利亚的移民中,我们发现来自战乱频繁地区的人较多,如南欧地区、黎巴嫩、印度支那和南非等地。据统计,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余万难民来到澳大利亚定居。其中,17万难民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和发生动乱的欧洲某些地区。如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后,约有1.4万人去往澳大利亚。再如,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发生危机后, 有5700人移入澳大利亚定居。另外,黎巴嫩从1976年开始爆发内战之后,约有1.5万人移居澳大利亚。从1975年到1982年6月底为止,估计有6. 6万越南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移居澳大利亚。1981年-1982年度,印度支那难民将再次成为澳大利亚所接收的难民中的绝大多数。(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手册》,1987年版,第20页。)80年代中期以来,因东欧各国的局势突变,波兰等东欧国家去往澳大利亚的移民迅速增加。第四,由于宗教等争端的原因。世界各地因宗教纠纷或民族仇视等原因引起了难以计数的动乱,致使许多人因此逃离家园,流落他乡。其中有不少人因此而落难到澳大利亚。如被驱赶出境的欧洲犹太人、西亚宗教冲突中的阿拉伯人等。澳大利亚人口的民族构成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划分:①土著人②白人③其他有色人;复杂划分:基本包括世界各主要民族的成分。可见下表: 1891年、1947年和1978年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及2008年澳大利亚的民族成分预测(注: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手册》1987年版。) 对上表的4点说明:①南欧民族中包括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拉丁美洲人和阿尔巴尼亚人。②华人包括港澳、东南亚各地和中国大陆的华人。③土著人1947年的数字为估计数字,1978年的数字为统计数字。④2008年A是以每年移入5万人为统计基础;2008年B是以每年移入7万人为统计基础。从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中可以看出:以英裔为主的欧洲白人一直占据着该国民族构成中的绝对主要成分。土著人由多到少后又逐渐缓慢发展,经历了100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土著人口由多到少,完全是由于欧洲白人的阻碍作用。华人在澳大利亚民族构成中从来只占有很少部分,不足2%。因此, 所谓“黄祸论”和“白澳政策”均纯属无稽之谈。 多元社会文化 在世界上,以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并不鲜见,特别是多个民族组成国家的历史不长更有其文化方面的特点。比如,南美诸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这些国家从民族构成的本质上讲属于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共有100多个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 使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特色具有多元性。 事实上,从19世纪50年代起,由于各国移民大量涌入澳大利亚,已经大大改变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成分。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意大利、马耳他和南斯拉夫移民及犹太难民进入澳大利亚。这样,从欧洲、中东等地有数百万移民移居澳大利亚,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定居澳大利亚的东部和东南部的沿海地带,从而使这个国家的文化色彩进一步丰富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居民的进一步多元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1947年,有330万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其中42%来自英国, 其余58%分别来自100多个不同的国家。据统计,1978年-1979年度, 移居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少于亚洲人,这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第一次。因此,在澳大利亚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除了白色皮肤的人之外,我们还能看到黑色皮肤、棕色皮肤和黄色皮肤的人。不同民族的人群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绚丽多彩。在本世纪7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努力推行一种文化同化政策,即以英格兰文化取代其他民族文化的“同化”政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注: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不成功的。结果导致澳大利亚社会不安定,各民族之间矛盾激化。无奈,经过几年的讨论和争论,澳大利亚政府终于在1979年11月作出决定,效仿加拿大等国,“正式采纳多元文化”的政策。“(注: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150页。) 澳大利亚多元社会文化政策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第一,概括了不同社会文化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民族对国家承诺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第二,在法律上明确了一个国家内部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的客观现实,只有承认、尊重这一现实且平等相处,别无他路。第三,制订有关法规,以保证多元社会文化政策的贯彻实施,如各民族的语言教育、书刊出版和广播事业等。澳大利亚政府于1978年底开始采纳”多元社会文化“政策以后,成立了国家多元社会文化事务所,制订各项具体措施和进行有关学术研究。另外,还派出高级研究人员到有关国家进行研究和学习。各州还建立了多元社会文化和民族机构,如在西澳大利亚州就建立了”多元文化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意大利人,第一助手是华人。(注: 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8页。) 各州还没有为各民族集团服务的各种服务中心。 那么,澳大利亚为什么要采纳”多元社会文化“政策呢?第一是关于劳动力问题。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大人少的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和劳动力,仅仅靠从英裔居民中获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量移民入境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需要。1947年英格兰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51.27%,而1978年下降为45.83%,说明英裔居民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其他民族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注:阮西湖: 《澳大利亚民族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9页。)这种情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澳大利亚当局希望维持英裔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少于90%大不一样。其原因很简单,就是经济发展对廉价劳动力的极大需要。第二是事关国家的稳定问题。古今中外的历史雄辩证明,一个民族的形成需要漫长时间,而且形成之后就难以消失。比如,犹太人文化特征虽经万般磨难但无论何时何地均清晰保持。再比如,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文化等。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既然是多元性的,那么其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各民族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显然,多民族之间的团结与稳定,是奠定国家稳定的基础。澳大利亚长期实行的单一社会文化政策,对国家的稳定极其不利。第三是由于移民集团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由不同移民组成的不同民族,在开拓澳大利亚及其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随之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各民族集团所从事的职业,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生活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甚至他们的杰出成就,也为澳大利亚国际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澳大利亚当局不采取歧视非英裔各民族的多元社会文化政策是明智的。实际上,在澳大利亚的人口构成中,以英格兰人为主的英裔民族一直占绝大多数。1947年占90.91%,虽然1978 年时下降为占77.73%,但仍占绝大多数。其他100余个少数民族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没有一个超过5%的, 最多的是意大利人居为4.21%和日耳曼人占4.11%。这样的民族结构,显然不会对澳大利亚国家的政权性质、宪法及社会制度造成改变的威胁。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