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新战略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上述缺憾,既有新战略本身的缺陷,也有因客观形势变化导致实施困难的因素。 (一)从客观形势变化角度来讲,美军取消在华登陆计划和1945年对华政策改变,是中共难以实现战略任务的重要因素。 美军迪西克使团虽然在1944年8月向中共提出军事合作问题, 但是,美国不久就改变了军事作战计划。9月, 美国在魁北克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上决定: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目标首先是夺取菲律宾,然后夺取其他岛屿据点,不在中国沿海登陆。10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以吕宋岛、硫黄岛和琉球群岛为对日主攻方向,不在中国海岸登陆(注:何桂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战略》,《史林》(沪)1992年第2期。)。对于美军作战方案的改变,中共并不知晓,相反, 在以后给新四军等的电文中,还多次提及配合美军在华登陆作战。尽管中共认为配合是立足于自身力量的配合,但是,美军作战计划变更,也使中共失去了进占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有利条件。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断胜利,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改变了1944年的“压蒋联共抗日”的政策。1945年4 月赫尔利的“4·2”讲话,标志着美国彻底转到扶蒋反共的轨道上来,与中共关系走入死胡同。7月,驻华美军司令官、 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答应蒋介石帮助运送蒋军以收复失地,抢夺胜利果实。这使中共新战略不仅得不到美军合作,还增添了困难。 (二)从新战略本身看,它的失误主要在于战略方向和任务的选择上。因为:第一,它是建立在中共对国民党政权及其军事力量估计失误的基础上的。中共中央在分析了1944年国民党豫湘桂战场的表现和溃败后,认为国民党军队已是不堪一击,国民党政权甚至有投降的可能,从而忽视了国民党仍有大量军队存在的情况,尤其是低估了滇缅战场的胜利对国民党军事实力增强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国民党政权1944年底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1945年初实现“东守西攻”战略后,扭转了对它不利的战略态势,增强了它的军事实力。在对日军开展反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共抗日力量的打击。正是由于中共没有全面分析国民党东西战场战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注:温锐、苏盾:《重评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4期。), 导致认识与事实差距甚大。因此,新战略自然无法完全实施,不得不进行调整:7 月命令王震部放弃原定在湘中衡宝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8 月初又命令他们放弃争取大城市,着力夺取小城市,日本投降后令其北返,放弃在南方建立根据地计划。对江南新四军,中央也在日本投降前夕令其放弃进占大城市的计划。至此,中共中央实际上已经停止实施新战略了。 第二,它是建立在中共对苏联出兵东北判断失误基础上的。中共认为苏联是最可靠的朋友,但苏联对中共却不以诚相待。苏联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就明确了打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的立场,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更是对盟军保证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作战。但其对中共却始终保密。对周恩来的询问,或笑而不答,或极力否认,以致周恩来认为美国人说苏联一定会而且很快对日参战,是对中共故意试探,或鼓励中共如此主张,从而断定苏联不对日作战(注:《南方局党史资料》(三)《统一战线工作》,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页。)。 众所周知,中共抗日力量主要还是游击军,虽然在内线、外线开始对日反攻,但还没有完成由游击军上升为正规军,由游击战上升为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因此,在选择发展方向时,自然要考虑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苏联的所做所为,对中共造成误导,从而使中共在制订新战略时受到了不应有的局限。与苏联相反,美国主动提出与中共进行军事合作,这为中共向南方进军又增添了有利因素。因此,配合美军,“破敌、收京、入沪”自然成了中共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