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希特勒攫取政权同德国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的关系(2)
1923年1月,为迫使德国交付赔款,法、比两国出兵占领鲁尔,对此,德国政府宣布实行“消极抵抗”。法、比占领鲁尔和德国的“消极抵抗”,使德国经济陷于崩溃,但德国垄断资本却趁机加重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国内的阶级斗争重又激化起来。到1923年秋末,整个德国又呈现出新的革命希机。10月11日,萨克森成立了由左派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组成的政府,随后,绍林吉亚也组成了工人政府;10月23日,汉堡工人在台尔曼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但是,德国无产阶级这些争取建立新政权的斗争在遭到国防军的镇压后失败了。 三 鲁尔危机期间德国国内所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也使得各种反对共和国制度的右派势力蠢蠢欲动。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所进行的未遂政变就是右派保守势力企图改变共和国制度的反映。 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为德意志帝国效忠卖命,因作战勇敢而获得过帝国授予的一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使希特勒这个狂热的民族沙文主义分子受到极大打击,为此他曾“痛哭失声”。在他看来,德军所以在前线失败,是因为从“背后中了”来自德国内部的“暗剑”,是十一月革命断送了德国称霸世界的前途。此后,他舍弃了其他一切可能的选择而“投身政治”,决心为推翻共和国制度“奋斗”。1919年9月,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反犹太主义的德国工人党。很快,他成了这个小党的宣传主管。1920年2月24日,希特勒在一次演讲中第一次阐明了德国工人党的“二十五点纲领”。该纲领鼓吹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废除凡尔赛和约及使德国得到原占领土。为了欺骗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纲领也包括一些反对资本主义和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当然,希特勒根本就没有使反资本主义和社会改革的条款兑现的打算。4月1日,在希特勒等人的策划下,德国工人党又在其名称之前增加了“国家社会主义”的修饰,变成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国社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法西斯党在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中的欺骗性。对于“国社党”强烈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关于建立强大中央集权的主张,容克地主、大垄断资本、旧官僚和旧军官非常赞赏,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为“国社党”提供活动经费,有一些霍亨索伦王朝时代的军官和贵族子弟加入了“国社党”。同时,由于进行了欺骗性宣传,一些不明真相和思想落后的工人群众也加入了“国社党”。 1923年11月,由于鲁尔危机德国国内呈现出极其尖锐而又错综复杂的形势,已经夺取了“国社党”最高领导权的希特勒以为有机可乘,便在当时德国反动势力的集结中心慕尼黑发动了政变,企图以慕尼黑为根据地推翻柏林的共和国中央政府,夺取全国政权。尽管希特勒及其党徒在举行暴动时曾争得原帝国陆军关键人物鲁登道夫将军的支持,但由于当时“国社党”的力量还很薄弱,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集团和容克军国主义集团也还远未看中希特勒和“国社党”,又担心英、法等国对任何改变现有国家体制的行动进行干涉(从长远来说,这对恢复德国的强大有害无益),因而当时掌握国家实权的陆军头目西克特便暂时支持了共和国政府,对希特勒所发动的政变进行了镇压。这样,暴动很快失败,希特勒被捕入狱。然而,希特勒的入狱不过是反动势力为了装璜门面而演出的一场滑稽剧。本来,根据共和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凡企图以武力改变德国宪法或一邦宪法者应一概处以无期徒刑”。但是,仍由反对共和国制度的势力支配的司法当局仅对希特勒判了5年监禁,实际上又只服刑9个月即被保释出狱。至于同希特勒一起搞政变的鲁登道夫,则被判无罪释放。 希特勒在服刑期间,撰写了《我的奋斗》这本法西斯的代表作。在这本小册子里,表现出了他对专制权力的极大兴趣,往往以普鲁士的封建专制作为他的立论根据。希特勒宣称:“普鲁士的经验极其鲜明地表明,只有靠思想力量,……才有可能组成一个国家。只有在思想力量的保护下,经济生活才能繁荣。”(注:希特勒:《我的奋斗》,波士顿1943年版,第153页。)那么,希特勒的所谓“思想力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希特勒的说明,就是用“领袖原则”实行统治,不允许搞“民主政治那种无聊玩意儿”,他强调:“决不能实行多数决定的制度,只能由负责的人作决定……必须要由一个人单独来作出决定……只有他才有权威,才有指挥权力……议会中的议员届时实际上将只提供建议……不论上院下院,都不进行表决。”(注:希特勒:《我的奋斗》,波士顿1943年版,第449-450页。)这就不难看出,还在希特勒投身政治的初期,就强烈鼓吹专制独裁,象一个封建君主那样要求拥有专制权力。 1925年4月,容克军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人物兴登堡当选总统。这一事实表明,原在德意志帝国时代的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容克军国主义势力加强了对德意志共和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同时,老牌军国主义分子兴登堡当选总统,也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越出巴伐利亚、泛滥于整个德国开启了闸门。此后,敌视共和国的容克地主、大垄断资本、旧官僚和旧军官同“国社党”的勾结日益加强,并终于结成了共同反对共和国制度的统一阵线。 四 1929-1933年发生了空前严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大批工人失业,许多中小农民破产,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走投无路,困苦无依。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极为紧张,政局动荡。同时,德国垄断资本同英、法、美等国垄断资本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非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势,德国各种反动保守势力都希望极端反共、反民主,肆意鼓吹民族沙文主义的希特勒法西斯上台执政。希特勒为了能尽快上台执政,除在危机年代进一步加强对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的蛊惑性宣传,欺骗和拉拢许多觉悟不高的工人和破产农民加入法西斯党外,也进一步加强了争取垄断资本集团、容克地主和军国主义集团支持的活动。 1931年10月10日,已对流亡在荷兰的原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复位有所考虑的兴登堡接见了希特勒,希望后者能代表“国社党”参加政府。这次会见,由于希特勒要价太高和过于夸夸其谈而没有取得结果。虽然如此,兴登堡接见希特勒这一事实本身已经说明他赞赏希特勒这个反对共和国体制的急先锋。1932年3月,德国举行了七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尽管希特勒作为主要竞选对手败给了争取总统连任的兴登堡,但最保守的容克地主和一些保皇派,其中包括前皇太子腓德烈·威廉都投票支持希特勒担任总统。(注: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225页。)在他们看来,由希特勒出任总统,将比兴登堡能更快、更干脆地埋葬魏玛共和国。 希特勒为了更快地夺取政权,此时也更主动地加强了同德国垄断资本集团、军国主义集团和容克地主的勾结。这是因为他愈来愈认识到,没有这些势力的支持,自己将不可能攫取国家的最高权力。1930年9月26日,希特勒在一次因三名国防军尉官从事纳粹宣传活动受审而出庭作证时,为了拉拢国防军,特意宣称:“在我们执政以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军队将会兴起。”(注: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如此表态,显然是为了获得希望通过扩军而有更多升迁机会的军官们的支持。同样,希特勒为了争取容克地主们的支持,也对这些人大许其“愿”。1931年1月4日,他在同欧根-海尔特菲尔德公爵谈话时明确表示:纳粹党(即国社党)绝不要求没收大地产,并愿意同代表容克地主利益的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注: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 正是由于得到了德国垄断资本、军国主义集团和容克地主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希特勒法西斯才得以在经济危机年代迅速扩大其影响。到1932年7月举行新的国会选举时,纳粹党竟得到13,745,000张选票,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2年11月19日,德国大企业家和大容克地主的代表联合发出了请求授权“国社党”组阁致兴登堡总统的信。他们在信中表示,反对自1919年后所存在的国会政党体制,提出只有让“国社党”“参加政府,居于领导地位”,让希特勒组阁,德国才能复兴。(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6、197页。) 1932年11月19日和21日,本来就敌视共和体制的兴登堡总统两次接见了希特勒,提出支持希特勒在争取到议会多数后组阁。虽然他们的这两次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会谈本身却标志着形式上是德意志共和国总统、实际上却是反共和国势力总代表的兴登堡,已经为希特勒进入总理府开启了大门。其后,兴登堡虽曾让同自己关系很好的施莱彻尔将军一度组织政府,但由于这个政府未能制止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垄断资本家和容克地主极其恐慌,认为只有把政权交给希特勒,才能可靠地维护自己的利益。1933年1月30日,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容克地主的兴登堡终于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这样,以希特勒法西斯党为代表的各种反动保守势力最终联合埋葬了先天不足的魏玛共和国。 为了表示自己的政府是旧普鲁士和霍亨索伦王朝传统的继承者,希特勒特意于1933年3月21日在波茨坦卫戍部队教堂举行新国会开幕仪式。他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是因为波茨坦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皇城,该城卫戍部队的教堂内建有腓特烈大帝的陵墓,而3月21日这一天则是1871年俾斯麦主持德意志帝国第一届国会开幕的日子。为了答谢容克地主的支持,1933年9月29日,希特勒政府颁布了《世袭农场法》。该法规定,“一块最低具有足以供养一家农户的耕地规模和最高为125公顷规模的土地及森林产业,如果属于一个有务农能力的人,就是一个世袭农场”,只有“世袭农场的所有人才能称为农民”,“世袭农场须完整地授予特定继承人”。(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4页。)按照《世袭农场法》的这种规定,只有那些拥有大块或较大块田产的人才称得上“农民”,政府将维护他们的地位。这实际上就是设法保护容克地主的利益。至于大量的无地和少地的人,他们的利益不仅在《世袭农场法》中得不到保护,甚至不被承认为“农民”。正是由于实行《世袭农场法》,使那些本来就缺少土地的小农进一步失去土地,而大地主所拥有的土地却在逐年增多。到1939年,占农户总数3/4的200多万农户所拥有的土地,尚不及38000个大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多。(注:维纳·洛赫:《德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873页。) 希特勒及其党徒一向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当作普鲁士王室和德意志帝国事业的继续。“国社党”每年9月初在纽伦堡举行代表大会时,总要设法出售一种明信片,上面印着腓特烈大帝、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下面的文字说明是:“国王所征服的,由亲王完成,元帅保卫,士兵拯救和统一”,“士兵”就是指希特勒本人。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希特勒的法西斯党及其政权同德国封建专制势力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