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水师学堂(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州大学学报》 赵春晨 参加讨论

四黄埔水师学堂的单列
    广东水陆师学堂成立后不久,张之洞即被朝廷调任湖广总督,离开了广东。继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无论是在对海防重要性的认识上,还是个人的魄力与才干上,都远不及张之洞,故广东水陆师学堂并未能按照初创时的规划顺利发展。1893年,李翰章干脆将水陆师学堂一分为二,水师学堂单列,命名为黄埔水师学堂。
    黄埔水师学堂单列后,成为一所专门培养驾驶、管轮人才的海军学校,对广东海防教育的发展不无意义,但是由于得不到足够重视和经费保障,招生人数锐减,规模越办越小,长期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甲午战争后任两广总督的谭钟麟,更漠视广东海防,到任之后“首以裁水师学堂、撤鱼雷学堂为务”。在其任内水师学堂虽最终未被取消,但撤消了管轮专业,仅留下驾驶一班(注:《近代中国海军》,海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0页。)。1892-1901的《粤海关十年报告》中,评论这一时期广东海防不备和海防教育被冷落的情况道:“本十年度内,对海军事务基本上未加重视,除了几艘用于内河巡逻的小型旧炮艇和几艘旧鱼雷艇之外,广州已无所谓海军。位于黄埔的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仍然存在,但已经决定关闭,并解雇外籍人员(此决定已付诸实施),主要是因为这里已没有海军雇佣其学生。”(注:《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45-946页。)
    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试图“复兴”海军,社会各界要求加强海防、建设海军的呼声日高,黄埔水师学堂的状况也稍有起色。1904年魏瀚任黄埔水师学堂总办兼水鱼雷局总办时,将水鱼雷局附属的鱼雷学堂并入水师学堂,使学堂规模有所扩大,为民国成立后该堂改建为广东海军学校奠定了基础。据1911年12月写成的《粤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记载:“本十年内,在改进海军及其人员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许多年以前在黄埔建立的陆军水师学堂,已经在上一个十年期内分开设立。水师部分称为黄埔水师学堂,现有学员150名,由前南洋水师提督李田主持。”(注:《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88页。)
    广东水陆师学堂和黄埔水师学堂在清末20多年中(1887-1911),先后共招收了14届学生,毕业12届(另两届于民国成立后毕业),毕业生人数为122名,其中驾驶专业生占绝大多数,管轮专业生只有10名(注:《清末海军史料》(上),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442-444页。)。另外,还培养了若干名水、鱼雷方面的专门人才(数字不详)。广东水陆师学堂和黄埔水师学堂所培养的学生,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防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广东水陆师学堂首届驾驶班的学生,毕业之后被送入北洋练习舰实习,并留归北洋海军使用;清宣统年间成立海军部,担任海军副大臣的谭学衡,就是广东水陆师学堂首届驾驶班的毕业生;黄埔水师学堂第八届驾驶班毕业生林献?{炘、第十一届驾驶班毕业生陈景芗等人,后来都在海军中担任要职,在不同历史时期里为中国的海防、海军作出了贡献。然而,清末广东水陆师学堂和黄埔水师学堂从总的情况来说,却是规模狭小,办学质量不高。它所培养的海防、海军人才的数量?,不仅远不能与老牌的福州船政学堂相比,也较差不多同一时期或稍后成立的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烟台海军学校为少(注:各校历年毕业生人数见《清末海军史料》(上),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434-458页。),这与广东作为海防大省的战略地位很不相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近代广东海防地位的下降、海防重心的北移,主观上则主要是由于多数主粤清朝官员对海防以及教育事业的漠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下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海防虚弱、海防教育落后的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