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元代旅华的西方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周良霄 参加讨论

近些年,外国同行中颇有人提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疑问,国内外的学者也纷纷做出辩驳(注: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斯·伍德发表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集前此怀疑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论者之大成。”(杨志玖语)志玖先生曾撰文力予反驳。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情况,杨先生的近著《马可波罗在中国》(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可供参考。)。应该说,这原是一个在不同程度上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如果再没有新的原始资料发现,恐怕是两造之间都很难提出确证,可以让对方完全信服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怀疑者和肯定者都只能根据其《马可波罗行纪》所记述的材料立论。而《行纪》一书的确有很多破绽漏洞,个别地方甚至可以肯定有冒伪之处,足以启人产生他是不是真曾亲历中国的怀疑。因此,问题看来远谈不上解决。我是同意马可波罗曾来过中国的。我想,如果进一步弄清楚元朝时期西方人旅华的大环境,或者可以有助我们解释某些怀疑论者看来无法理解的问题。
    
    在元代,由西方东迁,旅居在中国的西方人数目是相当多的,远远超过前此的任何时代。他们中有哈剌鲁人、怯失迷儿人、突厥蛮人、伊朗人、阿剌伯人、康里人、钦察人,阿速人(阿兰人)、阿美尼亚人、斡罗思人、犹太人,乃至东欧、西欧、北非人等等。元朝一般把西方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称之为“回回”。对犹太人称“术忽回回”,钦察人称“绿睛回回”。对他们总称则为“色目人”,义为各色各目人。我们很难举出这些东来旅华的西方人的确切数目,不过,从一些零碎的记载便可窥见一斑。
    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元末镇江全境侨寓人口共3845户,口10555,其中回回户59,口374,躯奴310;也里可温户23,口106,躯奴109(注:《至顺镇江志》卷3《户口》。)。“也里可温”是元时对基督教徒的称呼,曾任镇江府副达鲁花赤的薛里吉思,先后在镇江府境建立了教堂6所。
    据王恽的报告,元初中都路的回回总户数2953,“于内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注:《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88《为在都回回户不纳差税事状》。)。1318年,刺桐(泉州)罗马天主教之主教彼烈格林(Peregrine)在给罗马教廷的报告中说:在大都,“有一种称为阿兰人(Alans)的善良基督教徒,他们中的三万人受大国王的供养。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来投约翰(John)兄弟。他为他们宣道并鼓舞他们”(注:玉耳(Yule):《东域记程录丛》(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3册;道生(Dawson):《出使蒙古记》(The Mongol Mission)。)。这里的约翰,便是1293-1328年间担任天主教大都主教的孟德科儿维诺(John of Monte Corvino)。他在大都建有2所教堂(后又增为3所)。1305年他在给教廷的报告中说,他在大都共施洗礼了6000人。
    稍后于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的另一个意大利人奥多里克(Odoric of Friuli)在描述行在Cansay(杭州)时曾说:当时元政府对行在城的户口管理方法为“十或十二家合为一火(fire),纳一火之税。城中现有火为85土蛮(Tumans),外加回教徒4土蛮,共为89土蛮。一土蛮相当于一万火。此外尚有基督教徒、商人及其他人之经行者。”(注:《东域记程录丛》2册。)tuman蒙古语义为“万”。奥多里克关于杭州户籍制度的记载,我们很难用当时城市中所实行的坊巷制度比证疏通。我们在这里引证它,只是在于说明,元朝时期杭州城中回回人数之众无可怀疑。
    这些人来华的渠道,除了传统的经商、旅行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降附和俘虏。这是和蒙古的三次大西征直接联系的。
    有关降附的记载,《元史》卷123《阿儿思兰传》、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铁哥传》、卷128《土土哈传》、卷132《杭忽思传》、《玉哇失传》、卷133《也罕的斤传》、《也速儿传》、卷134《和尚传》、《斡罗思传》、卷135《塔里赤传》、《失剌拔都儿传》、卷137《察罕传》、《曲枢传》,等等,都有明白的叙述(注:参考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8卷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84页。)。这些人率同他的国人、家口、部族、躯奴,随从蒙古军转战四方,立下了很大的战功,迨至东迁中土,都成了高级军将。《元史》卷98《兵志一》载,按照元朝的制度,领军的万户、千户,“无大小,皆世其官,独以罪去者则否”。军士则“尝为军者,定入尺籍伍符,不可更易”。“内则枢密院各卫,皆随营地立屯,军食悉仰足焉。外则行省州郡,亦以便利置屯。”军士外出征戍,由万、千户统领;“家在乡里曰奥鲁,州县长官结衔兼奥鲁官以莅之”(注:《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军户的居处、管理、服役诸方面,与民户都是分别的。东迁的这些有功的部族和将领,入元以后大多被特别设置单独的兵团,充当拱卫京城北面的卫戍主力。譬如:
    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成宗元贞元年置,以迷而的斤为指挥使。
    右、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当时称“阿速之军”。“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右阿速卫下辖行军千户所七,把门千户所二;左阿速卫下辖围宿把门千户所十三。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两枝部队数目的大概。它们一直是元军的主力,特别是中后期,地位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