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论汉中期的儒学与儒士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马亮宽 参加讨论

    儒学在西汉中期取得独尊地位,其中既有儒学内部发展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探讨,本文想从士人与儒学发展的关系入手,封汉中期儒学发展做些粗浅探讨,敬请专家批评。
        一、士人儒家化过程
        从总体上说,具有知识技能的士人阶层形成与儒家学派形成于同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孔子正式创立了儒家学派,因此被儒家尊为创始人。由贵族等级中“士”转变为知识技能为基本属性的士阶层也大致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私学的兴起,而大规模办私学,招收学生不拘一格,提倡有教无类的也当首推孔子。士人阶层形成的时代正是周王朝衰落,礼崩乐坏,诸侯各自为政、争战不已的时代。士人的生活环境大为宽松,他们有条件也有机会对社会、自然等外部世界进行认识、探索和研究,再加上这种认识和研究没有任何外在的制约,于是形成许多学派,出现了百家发鸣的局面。秦统一全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严刑峻法,对思想文化严格控制,以至于焚书坑儒,把士人的主体部分推到了政权对立面,迫使大批士人逃亡各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农民纷纷相应,许多士人投身于农民起义军,与起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秦王朝。汉政权建立,为了稳定统治,汉高祖刘邦下诏求贤,要求士人与政权合作,其诏书说:“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朝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注:《汉书·高帝纪》。)政权公开下诏书求贤士入仕,固然是为了稳定统治,巩固政权,但客观上为士人参政创造了机会。士人参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总结秦短命而亡的教训,稳定汉政权的统治,为此在思想文化界形成了声势颇大的反思思潮。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巩固统治,使国家长治久安,正如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所说:“《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以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颜师古对“直所以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的注释说:“言发迹虽殊,同归于治,但学者不能省察,昧其端绪耳。”(注:《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谈通过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各家所研究、争论的内容着重于如何巩固统治。而许多士人经过探索,认为要巩固统治,长治久安,必须接受秦严刑峻法,暴虐民众的教训,要德刑兼施,礼法并用,建立自上而下统治秩序,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置规范,辅之以教化。他们认为只有以儒学为主,吸收融合其他各家的有益成分,才能如此。因此,士人大量转向儒学,对儒学进行研究,在博收并蓄的基础上发展儒学,使儒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儒学本身是一个广大的思想体系,而在发展过程中,不间断地吸收其他学派思想学说的有益成份,其思想体系不断扩大,完善,而各家士人在儒家化过程中,也注意将儒家学说与自己的学说思想相互融合,于是许多士人的思想体系兼有多种思想成份,这与战国时期有很大不同,战国时期的士人比较崇尚个性,在思想学说上努力标新立异,而汉前期,士人注重现实,迎合社会和政治,注意吸收和融合,因此,士人在儒家化过程往往带有其他学派或思想学说的色彩。有些学者根据这个时期思想领域的特点,对当时士人进行重新界定,认为:“到了秦汉统一天下之后,儒家成为唯一的显学、其他各派乃不约而同地先后设法渗入儒家,藉儒服为掩护,以传播他们自己的学说。”(注:参阐沈刚伯:《秦汉的儒》,《沈刚伯先生文集》(上),(台)中央日报出版部民国七十一年版,第147-163页。)他们把当时士人分成几个类型,刑名化的儒家,纵横式的儒家,阴阳化的儒家、黄老化的儒家,杂家式的儒家。(注:参阐沈刚伯:《秦汉的儒》,《沈刚伯先生文集》(上),(台)中央日报出版部民国七十一年版,第147-163页。)总的说来,进入汉中期以后,儒学已取代各种学说占据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汉初,士人阶层一直活跃于各个领域,他们在探索政权长治久安,社会稳定进步,民众安居乐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儒学,致使士人的主体部分开始逐步接受儒学的思想观念,并用以规范和改造社会,完成了士人主体的儒家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