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下旬,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л·с·列昂诺娃,应中央编译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5月27日上午, 列昂诺娃在世界历史研究所作了题为《俄罗斯历史编纂中的苏联解体问题》的学术报告。现根据记录,将其摘要整理如下,以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 苏联的解体是俄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作为一个大国,其解体、崩溃如此突然,即使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对此,俄罗斯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既研究它解体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也分析其内部和外部因素,还探讨其中的个人作用。但每个学者在对此问题的解释中,又多少掩盖着各自的政治目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的解体是必然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凡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或迟或早都会因其发展缓慢或不能解决的矛盾而解体。苏联的解体,不过是重复了类似的历史发展规律现象。按照这种逻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是大国,是否也必然解体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萨哈罗夫等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早该发生的事,而且,在历史上出现的、并已解体的帝国中,它的解体是较晚的。萨哈罗夫等人坚持认为,苏联的灭亡,是内部因素促成的,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西方国家长期敌视苏联的产物,是由它们的特务机构对苏联从事破坏活动造成的。俄罗斯学者普拉特诺夫等人即持此种观点。他们说,美国等西方国家曾制定了多种力图肢解苏联的政策、计划,或肢解苏联的方案。美国历届政府领导人曾私下里这么说过,在行动上也是这么干的。 第三种观点:将苏联的解体归罪于个人,首先归咎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客观条件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由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领导人的重大失误造成的。叶利钦是个两面派,是苏联的背叛者。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对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完全反映其选民的意愿;尤其是俄罗斯苏维埃的代表,不是制止而是默认甚至纵容叶利钦等人分裂苏联的活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丘巴利杨即持此种观点。 上述观点中,有些说法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又认为,其中每一种观点都不能解释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鉴于此,俄罗斯学者提出了应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方法,来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学者们在谈到“苏联解体”这一概念时,使用了多种术语,即把苏联走到历史尽头称之为:苏联的“死亡”、“非中央化”、“垮台”、“失败”、“消逝”、“瓦解”、“崩溃”、“解体”、“肢解”、“自我解体”、“自杀”、“他杀”,等等。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即过去有些学者在追溯苏联解体的原因时,只讲民族因素。对苏联解体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看出,把苏联解体的原因仅归结为民族因素,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民族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才能起作用。苏联的解体是由国内外多种矛盾聚合激化所导致的,民族矛盾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重要的因素。俄罗斯历史档案馆馆长布加依(Бугаи)写了一本名为《政权史》的书,其中就指出,苏联的解体是其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等多种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苏联社会各种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所造成的后果。 关于苏联的解体,目前俄罗斯学者总结出了一系列原因。 一、历史原因 俄罗斯不少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1.随意划分少数民族居住区的疆界,进而导致民族间的疆界争端不断发生。苏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民族间的差异、纷争以及历史纠葛,错综复杂。但是自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领导人就认为,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民族间的融合很快就可以到来,民族间的差异以及疆界争端,很快就会解决。因此,当局在划界问题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在划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间的边界时,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以致在苏联尚未解体前,阿、亚之间的领土之争即已开始了。苏联解体后,其境内留下了69个类似的热点问题。比如,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在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上发生的纠纷,就是由赫鲁晓夫在1954年将克里米亚随意划归乌克兰引起的。这些热点问题,在国家处于统一,中央政权强大时,是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解决的,但在国家处于分裂、中央权力削弱的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就困难了。 2.强迫少数民族迁徙。在斯大林体制下,凡涉及或提出民族问题,皆被视为犯罪。从这一思维定式出发,哪里出现民族纠纷或分离的苗头,当局不是实行民族迁移,就是采取武力镇压,直至取消他们的自治机构。此类事例很多。1919年国内战争时,因哥萨克中有少数人参与白卫军的反革命活动,株连了许多哥萨克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125 万人遭迫害;在1921年的一个月内就有7.9 万哥萨克人被强迫从高加索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境内。同年初,哈萨克斯坦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遭破坏,大批人被饿死,几百万人被迫迁徒,其中有不少人逃到中国谋生。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被迫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迁居异地。因受生活所迫而迁移的少数民族中,有乌克兰人、哈萨克斯坦人、朝鲜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等。1935年,大批朝鲜人和中国人被从远东地区强行迁入哈萨克斯坦;1937年,又一批朝鲜人和中国人从远东被强迫迁往西伯利亚。苏德战争前夕的1939-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吞并,居住在苏联西部的白俄罗斯人和西乌克兰人也被强行东迁。苏德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8月, 居住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卡尔梅克人和德意志人,因怀疑其通敌而强迫他们向苏联东部迁移,其原居住区被划归阿斯特拉罕。1943年卡尔查人被强迫迁移。1944年,车臣和印古什人区域自治权被取消,其土地被分割。在同一时期,原居住在克里米亚的希腊人也被迫迁移。 强行迁移,给被迁移的民族造成的伤害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每到一块新的居住地,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相异,生活方式迥然,对新环境的陌生,以及言语的不通,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公民权利受到了诸多限制,包括人格受辱,身心遭摧残,体力劳动繁重,生活困难,以至无权参与国家管理。由于在公共场合不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连同他们的子女进幼儿园、接受初等和高等教育的权利也受到了限制。然而,这些苦难似乎没有尽头,直到斯大林去世后的1957年,当局还不允许那些被强迫迁出的少数民族返回原籍。 3.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由于苏联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统治,经济上实行大一统的计划体制,使得一些加盟共和国形成了单一的生产体制,成了俄罗斯或其他一些先进共和国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推销地。比如,哈萨克斯坦成了苏联的核试验场。受核辐射的影响,该共和国不少土地沙化,水源遭污染,草场和耕地面积缩小,从而使工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再比如,在乌兹别克斯坦,直至今天仍实行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单一制生产。 单一制生产,不仅使一些加盟共和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民族构成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特殊变化。在苏联时代,为改变一些加盟共和国的落后状况,当局从俄罗斯调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援助那里的经济建设。但是,这种做法,却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加大了这些地区与中央的离心倾向。当地人对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援助的评价是消极的。他们认为,所谓援助,实质上掩盖着大俄罗斯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对少数民族聪明才智的低估,是中央实行的一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经济分工。这种不满情绪,在苏联时代尚未演变成公开的反俄行动,但是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不同了。例如,90年代初在吉尔吉斯坦,由于生产运营状况不佳,当地人便把造成这种经济困难的责任推到了俄罗斯族人的身上,以致许多俄罗斯人被迫返回祖国;仍留在原地的一向被称为“老大哥”的俄罗斯族,骤然间成了“小弟弟”。 4.民族语言的使用受到限制。语言问题也是促使苏联解体的历史因素之一。在苏联时期,俄语被定为国语,成为全苏境内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苏境内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实行的是双语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苏联的统一,有益于俄罗斯族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但是,由于当局过分抬高俄语的地位,强调学习俄语的重要,有意或无意地贬损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功能,力图通过俄语的普及,加速少数民族的俄罗斯化过程,用俄罗斯文化来同化其他民族。结果,不仅使有些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语言掌握程度比俄语还差,而且也引起了那些重视本民族语言人的反感。他们认为,降低少数民族语言的作用,是大俄罗斯主义文化优越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就潜伏着一种危险,即为苏联的解体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