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九一八事变时期日本的对华新政策(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臧运祜 参加讨论

    1933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挑起事端,由此开始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又一新的侵华步骤--热河与长城作战。2月9日,日本陆军省发表声明,宣称进攻热河乃是满洲事变的“画龙点睛之笔”。(注:[日]仲摩照久编《热河讨伐及热河事情》,东京新光社1933年版,第32页。)10日,关东军公布热河作战计划,则指出其“目的在于使热河省真正成为满洲国的领土,并为消灭扰乱满洲国的祸根即华北的张学良势力创造条件”。([日]参谋本部编:《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二卷,中译本,中华书局1981年,第71页。)23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上村伸一向中国政府递交了一份不亚于“宣战书”的声明,内称:日军在热河的行动,“原则上仅限于满洲国领土以内,惟张学良军队等若采取积极行动,则难保战局不及于华北方面”。(注:外交部长路罗文干致蒋介石电(2月23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600页。)据此,日军在3月4日攻占承德之后,迅速进攻长城各口,并实施配合长城作战的华北谋略。
        此次华北谋略的实施者,日本军部选择了原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少将。板垣在东京获得了参谋本部的同意,陆军省也以只搞军事谋略为条件,拨给其活动经费。(注:《土肥原秘录》第18-19页。)2月13日,板垣以参谋本部未公开人员的身份,来到天津,担任特务机关长。板垣机关在以往华北谋略的工作基础上,对华北当时的政情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他们把现在华北的军政人物分为四派:“蒋介石派”、“反蒋派”、“维持现状派”、“首鼠两端派”。其工作计划是:以“关东军武力、天津机关、张景惠等其他满洲国要人”,联络“反蒋派”与“首鼠两端派”,并通过这两派,联络“维持现状派”;然后再以“维持现状派”与“首鼠两端派”,继续与“蒋介石派”联络;同时通过“反蒋派”(包括安福派、直隶派、张作相派等),对“蒋介石派”实行军事攻击。(注:详见关东军参谋部第二课所制《华北政情的观察》附表,《现代史资料7》第545页。)这就是板垣机关华北谋略的主要内容,其工作对象的重点是“反蒋派”,工作目标的重点是“蒋介石派”。3月底,关东军发动了“滦东作战”,以配合板垣机关的工作;军部也为其增加了活动经费,企图一举实现“策动内变”为主的目的。
        但直到5月初,板垣机关的华北谋略也没有取得太大进展。而在此时,南京政府已决定对日缓和、进行直接谈判,并派黄郛北上,在北平设立政务整理委员会,以收拾华北时局。为此,日本决定放弃“策动内变”为主的方针,改取“以战迫和”的政策。
        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赴东京,与参谋本部协议后,回到大连与武藤信义司令官进行了密商,于5月3日发出第503号命令,对华北方面的中国军队“再次予以致命的打击,挫败其挑战的意志”。(注:《现代史资料7》第541页。)6日,参谋本部向关东军及上海武官、北平及天津特务机关下达了《华北方面应急处理方案》,提出了以关东军武力打击为主、华北谋略为辅的处理华北时局的方针,以“造成华北军政的实质性屈服或分解”;并且要“更加助长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分离倾向”,在华北施策时,要“利用华中现政权的动荡而巧为操纵,使这一动荡反映于华北、华南两地区,从而造成用于我方的环境”。(注:《现代史资料7》第543-544页。)这份文件表露了日本以华北政策为主、华南政策为辅,操纵南京政府,再以南京政府的动荡,导致华北、华南两地区的动荡,最终造成全中国分裂的企图。这也是对于去年8月27日“阁议”决定的日本“对中国本部政策”的最好而全面的体现。
        按照上述方针,关东军于5月7日开始了向长城各口及冀东地区的攻势作战,以武力造成华北当局的“迫和”之势。板垣机关继续以北平、天津为中心,配合进行华北谋略的工作,企图以旧北洋系人物为主,树立华北新政权乃至“华北五省政权”。(注:内田外相致上海有吉明公使电(5月19日),[日]外务省编印《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第三卷,东京1981年版,第857页。)
        在关东军达到“造势”目的而华北谋略仍无多大进展之后,22日,参谋次长通过关东军,训令天津特务机关结束工作;参谋总长则训令北平公使馆武官永津佐比重,受关东军指挥,开始停战谈判。(注:《现代史资料7》第517-518、555-556页。)日本军部在华北政策上的变化,是由于他们已经认识以黄郛为首的华北当局,基本上符合其需要,从而企图“使南京政府以黄郛去实施改造华北的国民党、禁止排日等政策;万一出现黄郛已经努力,而结果仍然是党部横行、排日运动依旧的情况之时,再另外打算也不迟”。(注:《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第三卷,第863-864页。)28日,关东军给天津特务机关的电报中,又对此再次加以说明:“此时应迅速抛弃过去以北洋系军人为中心的计划,而应劝说黄郛,并以他为中心,迅速树立亲日满政权”。(注:《现代史资料7》第559页。)这表明,日本的华北政策已由板垣机关的工作,转向“树立以黄郛为首的亲日满政权”了。
        5月25-31日,日本在逼使北平军分会与之签定关于停战的军事协定即《塘沽协定》的同时,又在酝酿与华北当局签订与该协定相关的“第二次协定”即政治协定的问题,企图以此实现其新的华北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