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胡汉民与张学良关系述论:1931-1936(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社会科学》 陈红民 参加讨论

    三、松散结盟
        从蒋的阵营中争取到张学良,是胡汉民与西南在联络北方实力派努力中最重要的成果。张学良下野后,先到上海并对外表示了出国的意向。胡汉民担心张远行后影响力大减,北方刚燃起的希望之光又要熄灭。胡于3月下旬派在上海的何世桢面见张学良,对张的遭遇表示慰问,同时劝阻其出国的念头。胡并有一函致张:
        自热河沦陷,吾兄去职,华北局面日趋混纯。兄典军东北,久历岁时,今为人所乘,有怀莫白,闻将有远适异国之意。弟以为个人权力为轻,党国安危为重。恝然远行似非其时,即不得已而行,亦须力策善后,挽回危局。是非所在,天下不乏同情,此间同人正具决心,为兄后盾也。兹遣何思毅同志趋陈近意,至盼延洽(注:胡汉民致张学良函(3月25日),“往来函电稿”第3册,第52件。前引杨天石文中称“胡汉民派何世桢(思毅)持函赶到上海,劝阻张学良出洋。”实际上何世桢等人长期在上海活动。)。
        对此,张学良虽在4月8日复信称,“高谊殷隆,曷胜感奋”(注:张学良致胡汉民函(4月8日),“往来函电稿”第36册,第2件。)。然而,张复信后的第三天,4月11日即离沪出国,显然未接受胡的建议。
        据陈言于4月13日致张学良电报,“(胡)展公对钧座倍极关切,过港时颇欲一晤。陈伯南、李德邻均派代表到港欢迎,何东爵士并为筹备行辕,拟请钧座在港小住。西南诸公盛谊可感。”(注:陈言致胡汉民转张学良电(4月13日),“往来函电稿”第24册,第34件。)然而,张学良一行出国途中并未在香港停留。日本对张学良出游的动向十分关注,外交官不断将情报传回日本国内。据日方情报,张“外游途中,在香港的陈济棠、李宗仁等邀请他出任抗日反蒋的西南联盟党首,均被谢绝”(注:“张学良下野游欧及其他动态”,载周毅等主编:《张学良文集》(上卷),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第652页。)。大概即指张未留港。
        1933年底,张学良决定返国,并将行程通知了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和胡汉民(注: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55页。)。陈言也受张学良之命先期抵香港,与胡汉民等接洽。胡汉民一面写信给陈济棠、李宗仁、邹鲁等实力派人物,希望他们对陈言广泛联络,“延接而指导之。”一面派刘显丞(又作“显臣”)持函往远赴新加坡迎接张学良。其函称:“闻兄东归,至为欣慰。显丞兄前来相迓,并将于国内政情有所陈述,藉备参证。因嘱奉候兴居。弟意种种,兄可并询之,能得其详也。”(注:胡汉民致张学良函(1933年12月22日),“往来函电稿”第6册,第55件。)
        1934年1月6日,张学良乘船抵达香港。胡汉民的女儿胡木兰及秘书王养冲前往欢迎,并引导其与胡汉民见面(注:王养冲教授回忆,张学良下船见胡汉民时,双手举着写有“我有罪”的纸。(1999年2月1日访问王养冲教授记录。))。胡汉民于9日在给上海的何世桢、任援道的电报中提及会谈内容:
        张有进步,对弟表示亦好,惟必赴沪不知何意,或须与宋子文接洽。渠谓宁闽相攻,总是日与共党之利,故积极使拥护吾人主张,消极使妨止宁闽争斗,或可做到,视其到沪后环境如何。(注:胡汉民致何思毅任援道电(1934年1月9日),“往来函电稿”第24册,第79件。)
        从中可以看出,张胡个人关系已相当好,对一些问题也有共识,但仍是各有打算,胡汉民期望张能“拥护吾人主张”,至少也能呼应两广的主张,制止南京进攻福建的十九路军。而见面的象征意义很大,它首次对外公开了张与西南的关系,甚至日本的情报也特别提到这次会面。张学良不得不有所掩饰,对外宣称见面只是出于“答礼”(注:前引《张学良文集》(上卷),第656页。)。为进一步联络,张学良北上时陈言仍滞留西南。不久,陈言北返,胡汉民派刘显丞偕行,并有致张学良函如下:
        汉卿先生惠鉴:
        在港晤叙甚慰。北行后维起居佳胜为颂。报载宁闽之战,据此间确讯不如京方宣传之甚。两粤以闽有辅车之势,虽闽中措施悖谬,而济困扶危于义不能坐视,故于保存十九路军全力并办理善后各事,经在积极布置中。至对大局主张亦断不以环境之转移而有所移易也。国事至此,有救亡之责者不当狃于目前小利,惟宜彻底做去,则中国庶有可为,想存绝续之间,先生必能熟之。陈言同志北返,因浼显丞兄偕行,经已略述近意,维详询而审察之。顺颂
        勋祺
        二十三、一、十二(注:胡汉民致张学良函(1934年1月12日),“往来函电稿”第7册,第15件。)
        此时,刘显丞成为胡汉民与张学良间的联络人,他在上海的活动似有较大的成效。胡汉民在2月底致陈融信中,转述刘显丞的报告,并提出日后对张联络的意见:
        刘显○(丞)自沪归,言阎、韩各派其兄弟到,与小张深相结纳,小张已下决心,为将来北方之主动,目前仍与汪、蒋敷衍,免其猜忌,其计划须与两广互为呼应,故嘱刘归,谒商当局,如我人之主张仍前不变,则东北当密派军事代表来粤切商。且谓蓝衣社四布,电报通函皆所不便,渠之见刘,乃夜半得在一外国家中,事有端倪,仍嘱刘返沪密商也。请兄密呈伯南兄,看作何应付。弟意我人此时宜厚结广西,而密与北方联络,沉机观变,如伯兄意亦谓然,弟当令刘秘密上省,以备伯兄面询一切。此时即海兄处亦不必使知。(注:胡汉民致陈融函,“往来函电稿”第12册,第10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