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泰国帕侬诺石宫遗址和真腊古史补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段立生 参加讨论

一、引言
    真腊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文明古国,从公元7 世纪起一直存在到14世纪,历时七八百年,创造了以吴哥为代表的举世瞩目的古代吉蔑文化。真腊国强盛之时,其版图不仅囊括了现今柬埔寨的全部,也包括现今属于越南、老挝和泰国的一部分领土,俨然是虎踞东南亚的泱泱大国。
    真腊国名首见于中国隋朝的载籍。《隋书》卷四《炀帝本纪》载:“大业十二年二月己未(公元616年2月24日),真腊国遣使贡方物。”这是两国政府正式交往之始。此后,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等朝代,这些王朝皆与真腊维持朝贡关系不缀。因此,《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明史》都有《真腊传》。特别是元朝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遣使赴真腊,浙江温州人周达观随使前往,将亲身见闻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详实记载了公元13世纪末叶真腊国各方面的情况。中国史书里的《真腊传》和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成为现在我们研究真腊历史的重要依据。不仅中国和西方的学者使用中文史料,就是柬埔寨的学者在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时,也离不开这些中文史料。因为柬埔寨本身从古代传下来的史籍不多,且充满了神话传说,难以作为信史。
    中国古籍有关真腊的记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其中的只言片语,都值得仔细推敲。但是,这些记载毕竟太少,《真腊风土记》全文仅8500字,加上历朝官修的《真腊传》,总计还不足30,000字。 若删除相同重复部分,所剩不过25,000多字。 用这样短的篇幅来概述真腊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空白需靠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填补。我们知道,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已逝之时空,而已逝之时空又不会倒退回来让你再看一遍。因此,在文字记载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地下发掘的材料和地面尚存的文物遗址,跟文字记载勘比研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在真腊古史的研究中,有的西方学者通过对吴哥遗址的实地调查,再参证古代文献、碑铭的记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1993年在泰国清迈出版的《柬埔寨史》(History of Cambodia)和1994 年在香港出版的《吴哥:对寺庙的介绍》(Angkor: AnIntroductiontothe Temples)可算得上其中较好的学术着作。
    1995年10月,笔者亦曾赴柬埔寨考察,亲眼目睹了光辉灿烂的吴哥遗址,为之惊叹不已。由于时间限制,来去匆匆,未及作深入的研究。好在泰国境内尚存许多与吴哥类似的遗址,虽不及吴哥宏伟壮观,但同是真腊王国时期所建。笔者利用久居泰国之便,详细考察了位于泰国东北部武里喃府的帕侬诺石宫,似有所得,撰成此文。
    二、帕侬诺石宫概述
    帕侬诺石宫是真腊王国时期留下来的一个宗教场所的遗址,座落于现今泰国东北部武里喃府的帕侬诺死火山上。 在柬埔寨语里, 帕侬(Phanom)是山的意思,诺(Rung)即伟大,帕侬诺是“伟大的山”。其实这座山并不高,海拔仅383公尺。之所以被誉为伟大, 恐怕跟山上建了神圣的石宫有关。
    石宫是当地华侨对泰国境内吉蔑式古建筑的习惯称呼;柬埔寨语称之为“巴刹”(Brasat),泰国东北地区的方言延用之。据泰国皇家学术部编纂的《泰文辞典》解释,所谓巴刹,是指有尖顶的建筑物。译成英文为Castl(庙宇),则含有宫殿的意思。因此, 华侨用中文“石宫”来称之,无疑是有道理的。正如已故华人作家黄病佛先生在介绍披迈石宫时说:“披迈石宫的用途,为政府官邸与孔族所崇奉的婆罗门教庙宇。”(注:黄病佛:《锦乡中华》,曼谷1974年版,柯叻府一节。)帕侬诺石宫是泰国境内现存的数十个真腊时期留下来的宗教遗址之一。其准确的地理位置是北纬14°31'56″,东经102°56'42″。 石宫建在被称为“伟大的山”的山顶。此山面积18平方公里,加上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平原,共计38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383 米(注:萨拉采·窝拉卡韦猜:《帕侬诺石宫》(泰文),武里喃府列瓦甘出版社佛历1530年(公元1987年)版,第28页。)。从石宫向南行40公里,即是泰缅边界。延绵起伏的群山之中,有许多峡谷,成为泰柬两国人民相互往来的通道。
    据学者们考证,帕侬诺石宫的修建,早于作为真腊首都的吴哥窟,从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都有增修扩建。公元15世纪以后,真腊灭亡,作为真腊遗址之一的帕侬诺石宫,也逐渐荒废,直到1957年泰国艺术厅对东北地区进行文化古迹遗址普查时,才引起重视。此后又过了10年,终于争取到专款修复帕侬诺石宫,并于1989年竣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为世界人类文化遗址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帕侬诺石宫,分别由7个主要的建筑部分组成:
    1 、 主塔:位于石宫建筑群的中心, 用来供奉婆罗门教湿婆神(Siva)的象征--希瓦楞(Siva-Linga,男性生殖器)。 有四道门可以通往主塔,中央为一厅堂,光线昏暗,以显示其神秘气氛。据说这儿是湿婆神的住所,是法轮的中心。
    2、神堂:在主塔东南有一宽8米、长10米的石室,称为神堂,用于供奉湿婆神像及念经。
    3、砖塔:原先应有三座,现存两座。用砖砌成,约建于公元10 世纪,与吴哥的巴肯寺塔属同一风格。
    4、小塔:位于主塔的西南方,为边长6米的四方形塔,用沙石砌成。约建于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
    5、藏经室:在主塔的东北部和东南部, 有两个有铁矾土砖砌成的藏经室,面积分别为4.55米×8.80米和9.50米×9.60米。用于储存经籍。
    6、拱门:用来作为神、人分界的大门。门框上端镌有神像, 普通人跨进门时必须仰视神像,以示获得守护四方神祗的欢迎。每年4月5日这一天(恰好是中国的清明节),从西拱门透过主塔,可以看到太阳正好从东拱门中央升起。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重要的宗教节日。
    7、长廊:由四面围绕着主塔,其作用既可作为围墙, 又可供长途跋涉来的香客休息。北部和南部的长廊各长66米,东部和西部的长廊各长88米。除北部长廊用铁矾土砖作为建筑材料外,其余部分皆用砂石砌成。两面是墙,中间是宽1.90米的走道,上面覆以石瓦。其状与吴哥寺长廊相类。
    帕侬诺石宫为我们研究真腊国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我们可以从石宫的分布看真腊国的版图,从石宫的结构和作用看真腊国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统治,从石宫的壁刻石雕看真腊国的风俗人情。下面分题论述之。
    三、从石宫分布看真腊国版图
    与帕侬诺石宫相似的宗教场所的遗址,除了柬埔寨本土外,还广泛地分布于泰国东部、东北部和中部。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被称为上高棉三府的武里喃府有石宫9座,素攀府4座,四色菊府4座。 东部的乌汶府2座,呵叻府2座,猜也府1座。东北部的黎逸府3座。东南部的巴真武里府1座。中部华富里府2座。
    以上所列石宫,在柬语和泰语里都称为“巴刹”(Brasat),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吉蔑式古建筑。它与被称为Wat (潮州音译为越)的泰式寺庙相比,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同是举行宗教仪式的活动场所,但其建筑形式及内含都迥然不同。石宫是用巨石堆砌而成,屋顶、塔尖、长廊、门框、窗棂等一切建筑材料都是石材,装饰的图案、花卉、动物、人物等统统是石雕;越(Wat)则是砖木结构,庑殿式的大屋顶, 再配以木质的雕梁画栋。从外形结构一眼就可以看出前者是古吉蔑式,后者是泰族式。再从所奉神祗来看,吉蔑式寺庙主要信仰印度教,或称婆罗门教,供奉的是湿婆神;泰式寺庙则信仰佛教,供奉释迦牟尼佛。更重要的一点是,石宫的建造者和主人是吉蔑族,而越的建造者和主人则是泰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庙总是伴随着居民聚居区的形成而出现的。换言之,寺庙是居民聚居区形成的标志。在每一座寺庙的周围或附近,都必然有一个居民聚居区。因为要建成一座寺庙,不能单凭个人的力量,而要靠许多人出钱出力。而且寺庙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属于公众所有,它不同于一家一姓的宗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上面所列举的泰国境内的每一座石宫,在其周围,必然有过一个吉蔑族的居民聚居区,尽管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泰族或其他民族居住,但在石宫兴建和昌盛的年代,其主体民族是真腊王国统治下的吉蔑族,这恐怕是没有疑义的。我们通过现存石宫遗址的分布,反过来看真腊国的疆域,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