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是世界各国难望其项背的,伦敦会议的讨论提纲“国际贸易宪章草案”也因此由美国代表团所拟定提交,美国的出发点自然是要向整个世界推销其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其提交的“国际贸易宪章草案”必然以维护美国利益为主要目的,中国代表团在政治上无力向美国发起挑战,但是如果全盘接受美国的“国际贸易宪章草案”必然会严重阻碍甚至破坏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为中国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战略地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展开了艰苦的谈判工作。 首先,金问泗代表中国代表团在大会的分组会上作了工业发展问题的发言。金问泗在发言中强调“吾人对国际贸易之扩展,积极措施至少与消极措施同等重要,各国尤比较落伍国家之工业发展对维持各地货品暨工作需要所作之贡献,与充分就业及取消贸易壁垒两件事有同等重要性”。[8]中国代表团希望与会各国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充分就业”和“取消贸易壁垒”两个方面,国际社会更应该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大破坏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发展其国内经济,固其根本,国际贸易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国代表团的观点实质上代表了众多的经济落后国家的立场,但是并没有受到大会的重视。 在关于贸易措施及关税调整的讨论中,童季龄代表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国际贸易会议中关于进口贸易限额之建议》的提案,此提案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中国代表团的立场。 1.关于进口数量限制问题。美国、英国等国家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经济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调整关税税率即可充分地保障其利益,所以应该避免使用数量限制的方法来管理其对外贸易。中国代表团承认关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也认识到“关税率过高或过低都足以使一个经济落后国家遭受不良的影响”,同时,中国代表团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贸易长期入超的国家,像中国,应该借限制非必需进口,而扩大必需品进口的方法,来保留她的外汇资源。所以,在过渡期间内实行许可制度来限制奢侈品与非必需品的进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正当的”。因此,中国代表团认为“经济落后国家应该有一定的过渡期间内实行简单的限额,或海关限制制度来管理她的对外贸易”,因而坚持实行进口数量限制原则[8]。 金问泗也在分组会上强调“中国对世界商务问题之政策,即减低关税和撤销贸易壁垒,应根据于平衡而平等之基础,并应对自战时脱节现象中恢复经济之发展,以及造成国际平衡经济之久远政策,予以适当之顾虑”[8]。 2.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落后国家实行数量限制方法的“过渡期间”范围的认定问题。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要求采取绝对的年限限定,但是中国代表团认为不应该限定一个预定的日期,如果一定要限定具体的年限,则该年限应该符合以下标准:“(一)百分之五十赖工资收入的人口都能在有关生产与分配的现代工商企业中获得工作;(二)百分之五十的国民收入是来之于工业与金融的现代企业。”[8] 3.关于农产品进口的数量限制问题。美国代表团在其提交的贸易宪章“讨论提纲”第十九条第二段附则(五)中的第八款要求:“如会员国为加强其政府所采措施限制其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起见,必须实行对任何农产品进口的限制时,这种限制不应该使与国内全部农产品有关的全部进口数量,低于以往某一时期内以上两种物品间的比率。”而中国代表团认为这一条款对于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大都缺少大规模的工商事业,而所具有的是一种农业经济,绝大多数人口都依农业经济而生存。在这些国家内,农产品的价格,不仅会影响到其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决定其任何从事工业化设施的成败。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随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管理其国内生产与消费的数量与变化,用以稳定其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维持粮食与原料品之间的平衡,一方面维持其工业方面的制造。这种均衡的维持,在保障农村人口生活状况上和商业发达的稳定进步上,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代表团认为“任何农业国家都无法接受某一以往时期内农产品国内生产数量与进口数量的比率,作为今后管理这种进口贸易的标准”,主张“农产品进口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以国家本身的供需变化状况来决定”[8]。 所以,中国代表团要求“对第十九条第二段附则(五)加以全部修正,使所有会员国对其农产品进口采取任何数量或品质调整,以巩固其国民经济时,不致在权利上有任何的限制”[8]。 可见,从一开始,中国政府和中国代表团对伦敦会议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发展国内的工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充分利用了二战刚结束时中国国际政治地位较高的优势,基本上以保护中国国内工商业发展的立场,和与会各国展开了平等的多边会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伦敦会议结束时,美国所提交的国际贸易宪章草案并未受到与会各国的广泛的认同,伦敦会议因而没有形成协议或议定书,但此次“联合国贸易和就业大会筹备会议”作为创立关贸总协定的准备会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此次会议为“联合国贸易和就业大会筹备会议”第二次会议的召开作了较好的组织上和文件上的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