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以色列国在此奠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 潘光 参加讨论

3.第五次阿利亚
    到1929年,巴勒斯坦基本渡过了经济危机,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随之又爆发了,一直延续到30年代初。为促进“犹太民族家园”之建立,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在英国委任统治当局支持下于1929年正式建立了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代办处虽由锡安主义者起核心领导作用,但也吸收非锡安主义者参加,能最广泛地联合各阶层犹太人,并协调巴勒斯坦犹太人与世界各地犹太人的联系。从1928年到1931年,虽然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和犹太代办处全力以赴推动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并扭转了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流回欧洲的趋势,但总的来看成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不景气。1928年移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为2178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少的一年,还不及当年移出的犹太人多。不过这种犹太人人口负增长趋势毕竟是短暂的,只持续了两年(1927年和1928 年), 到1929年便结束了,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1929年移入的犹太人为5249人,1930年为4944人,1931年为4075人,均超过了当年移出的人数。 〔6〕1932年移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突然猛增,达1万人,是1931 年的一倍还多,史学家便把这一年定为第五次阿利亚的开始。这次新的移民浪潮虽与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和犹太代办处的不断努力及巴勒斯坦的经济复苏有关,但主要驱动力仍是外部原因,即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和欧洲的崛起。到了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一上台便掀起了反犹狂潮,这一年涌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达3万多,大多数来自德国。 这些人实际上已是难民,而非一般的移民。进入1934年,这股避难浪潮继续发展,来到巴勒斯坦的中欧犹太人超过43000人。到1935年, 纳粹德国的反犹运动进一步升级,当年颁布的纽伦堡法令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使抵达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达到创记录的数字,即61844人, 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里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最多的一年。1936年,由于巴勒斯坦爆发了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移入的大起义,英国当局开始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施加限制,该年合法移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下降到3 万余人。至此,第五次阿利亚的第一阶段结束,约有19-20万犹太人在这5 年里涌入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翻了一番。从1937年到1939年,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对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限制越来越严,而此时纳粹的反犹暴力却愈演愈烈,于是许多拿不到入境许可证的犹太难民便不得不冒险采取非法手段进入巴勒斯坦。这3 年可看作是第五次阿利亚的第二阶段,即合法移民减少而非法移民增加的阶段。很难统计出这3 年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的确切数字。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估计每年仍接近2万人,因此3年总计约5-6万人。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五次阿利亚告一段落。
    与前几次阿利亚相比,第五次阿利亚具有几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规模空前,据统计,在整个第五次阿利亚期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难民)总数超过25万(一说30万),超过了以前历次阿利亚期间的移民数的总和。二是资本流入激增,由于犹太人在德国已丧失了谋生的权力,因而前往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们都想方设法将一切可以带的东西带出德国,这在第一阶段(1932-1936年)还是办得到的,后来由于纳粹当局对携带财产出境严加限制就困难多了。这样,从1931年到1936年,随犹太难民流入巴勒斯坦的资本高达3500 万英镑, 而此前10年(1921-1931年)进入巴勒斯坦的资本总共才2000万英镑。〔7 〕三是文化层次高,这次阿利亚期间来到巴勒斯坦的德国犹太人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如教授、医生、律师、工程师、作家、音乐家、记者、技术工人等等,其中还有国际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这为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家园”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是定居点发展迅速,由于德国犹太难民带来大笔财产,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为救助犹太难民也投入了一定资金,第五次阿利亚期间犹太人继续在巴勒斯坦大量购置土地,仅1933-1935这三年就新购置土地达172012杜纳姆。〔8〕到1937年后, 由于纳粹当局采取剥夺财产政策,抵达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大都身无分文,且许多是非法移民,便前往那些新购土地上建定居点。据统计,到1938年,巴勒斯坦的农业定居点已达233个,其中有68个基布兹或克武察,71个莫沙夫;1939 年定居点又增加18个,总计已达251个。〔9〕从1917《贝尔福宣言》发表后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经过一次比一次规模大的三次阿利亚,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20年里从 2.3万激增到45万(一说50万),使伊舒夫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和人才资源,为逐步形成名符其实的“犹太民族家园”奠定了人口基础。
    二、“犹太民族家园”的经济文化发展
    在这20年里,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经济发展
    随着大批犹太新移民及其带来的资本流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主要由犹太人经营的农业、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
    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和犹太代办处为加速复国进程所采取的主要方针就是在巴勒斯坦购置土地,开荒垦殖,发展农业。从1921年到1939年,犹太民族基金会和巴勒斯坦拓殖基金会从阿拉伯人那里购进的土地达843854杜纳姆,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委任统治当局特许给予和租借给予犹太人的土地。〔10〕大批犹太移民来到这些土地上排水、搬石、冲洗盐份、松土、施肥、灌溉,造出成片良田,种植各类作物,特别是柑桔类水果。最初不少犹太新移民采取一家一户单干的方式,但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不少困难,又因与周围阿拉伯人时有摩擦而有不安全感,因而逐步组织起来,学习阿利亚先驱们的榜样,建立起不少新的莫沙夫和基布兹。虽然因经历几次经济萧条和危机而出现过曲折,伊舒夫(即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团)农业的产量、效益和利润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直稳步增长,并且成为推动整个巴勒斯坦农业摆脱危机影响,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柑桔为列,从1925年到1930年产量增加了6倍; 到30年代,柑桔生产发展更快:1929年的产量是2897686箱,而到1937 年已达11408964箱,〔11〕又翻了几番,其中大部用于出口。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巴勒斯坦每年出口的柑桔达1000万箱,创造了90%以上的外汇收入。犹太人大量购置土地使许多阿拉伯人失去土地,是导致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有时犹太土地拥有者也雇佣无地的阿拉伯人,如在1933年,由于柑桔园迅速扩大,犹太园主就雇佣了5000多阿拉伯人为其打工。〔12〕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失去土地的阿拉伯农民还是很难找到工作,因而被迫离开家园进入城市。
    伊舒夫工业的真正兴起始于第三次阿利亚时期,到第四、第五次阿利亚期间获得了较大发展。与早期阿利亚的重农主义色彩不同,第三次阿利亚在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复兴的大气候中显示出浓厚的工商业色彩。1920年创建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工人总工会”(下简称“犹太工总”)正是适应当时犹太工商业兴起及犹太工人阶级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此后便成了推动巴勒斯坦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接着,在第四、五次阿利亚中,来自波兰和德国的犹太工商者和实业家们以自己的金钱和经验继续推动工商业繁荣。他们大量涌入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大城市,开设商店,建立工厂,发展公用事业。首先繁荣的是建筑业,到处可见的建房筑路热潮刺激了建筑材料工业急剧膨胀,将大批下层犹太移民和无地阿拉伯农民卷入了建筑工人大军。犹太工总于1923年建立的索来尔包奈建筑公司在这股大潮中迅速发展为一个建筑康采恩,拥有自己的轧钢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化工厂,每年能建造 5万套住宅。其它工业也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着名的洛兹依阿纺织厂的建立标志着巴勒斯坦纺织、服装业的诞生,它是第四次阿利亚时期由犹太移民创办的。一批犹太技术人员积极开采死海中的钾碱等资源,并建立了提炼工厂,到1939年钾碱年产量已达63500吨, 并开始出口钾碱和其它化工产品。〔13〕1935年,从伊拉克到海法的输油管开始出油,从而使以巴勒斯坦出现了小型炼油厂。犹太工总首先发起组织海洋捕鱼船队和海洋公司,甚至打算建立巴勒斯坦的民用航空公司。其它如农业机械、钻石加工、火柴、烟草、冶金、食品等工业也在犹太实业家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工业的发展使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标志的电力消耗量在第五次阿利亚期间增长了好几倍, 从1931 年的300万千瓦小时猛增到1939年的2500万千瓦小时。〔14 〕着名犹太专家平恰斯·鲁登贝格设计的发电厂可利用约旦河水发电,大大增强了巴勒斯坦的供电能力。 到第五次阿利亚结束时, 伊舒夫工业的年产值已达1000万英镑。〔15〕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巴勒斯坦的工农业发展水平在中东已居于前列,虽历经几次萧条和危机,整个经济却一直处于增长之中。当时许多国家的政府均有巨额财产赤字,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局却有不断增加的盈余。由于经济形势看好,巴勒斯坦的生活水平在中东地区也是较高的,第三产业的欣欣向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犹太工总开办的合作零售商店网遍布城市各地,商品丰富,生意兴隆。有1300家公司参加了1932 年在特拉维夫举办的东地中海商品交易会。 这个城市到1939年已有15万居民,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纯粹的犹太城”。
    到1939年,虽然犹太人在数量上仍远少于阿拉伯人,但却控制了巴勒斯坦80%以上的工业,最富饶高产的农业地区,主要的商业网点及金融、保险、对外贸易等经济命脉,使伊舒夫逐步具备了一个“民族家园”的经济基础。
    2.文化发展
    伊舒夫的迅速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犹太文化在巴勒斯坦的发展,而犹太文化的发展又使整个犹太社团的民族素质和凝聚力大大提高,反过来再促进伊舒夫经济社会的繁荣,为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家园”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牢固的精神支柱。
    犹太传统文化历来特别重视教育的价值,伊舒夫的领袖们也一直把发展教育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一个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体系20年代中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起来,到30年代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每一个犹太儿童至少能完成初等教育。伊舒夫教育网的重点则放在对新移民进行职业培训上,使大批新进入农场、建筑工地和工厂的成年人在短期内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需要。1918年7月24日, 巴勒斯坦第一所犹太高等学府--希伯来大学的奠基仪式在耶路撒冷隆重举行,英军代表及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中的名流显贵都出席仪式表示祝贺,魏兹曼在仪式上发表讲话,称希伯来大学将成为“犹太精神文明发展的中心”〔16〕。该校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大量捐助,许多教学楼都以捐助人的名字命名。1925年该校建成,贝尔福亲自赶来参加开学典礼并致贺词。到30年代,希伯来大学已成为中东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不仅为伊舒夫和巴勒斯坦,也为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培育出了第一流人才。 同时,1924 年在海法建立的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和1925年在雷霍沃特建立的丹尼尔·西埃弗研究中心,为伊舒夫的理工科教育和科技研究奠定了基础。到第五次阿利亚期间,大批犹太教授、科学家从德国来到巴勒斯坦定居,更使伊舒夫的教育和科研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