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在此奠基(3)
1920年,英国当局正式将希伯来语确定为巴勒斯坦的三种官方语言(另两种为英语和阿拉伯语)之一,此后希伯来语在巴勒斯坦普及更快。到30年代,犹太社团内部讲希伯来语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不遵守者会受到指责,孩子们更是百分之百地讲希伯来语。同时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开始重新使用希伯来语。这一古老语言在短短几十年内复兴,使希伯来文化在巴勒斯坦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许多用希伯来语创作的着名诗人、作家、学者和艺术家纷纷迁居巴勒斯坦,其中包括现代希伯来语大师海姆·纳赫曼·毕阿利克,着名诗人和作家扫罗·柴尔尼科夫斯基,杰出的哲学家和锡安主义思想家阿哈德·哈姆以及约·希伦纳、塞·约·阿格农、德沃拉·巴农、格·肖夫曼、海姆·哈扎茨等。他们在希伯来语的“故土”大显身手,发表了大量希伯来文优秀作品,还将许多世界名着译成希伯来文。特拉维夫成了希伯来文化发展的中心,那里出版多种希伯来报刊,上演希伯来文戏剧,每周五还举行希伯来语文学晚会。 其它文化如音乐、美术、舞蹈等在这一时期也都蓬勃发展。1906年建立的第一所犹太美术雕塑学校--比扎莱尔工艺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巴勒斯坦犹太美术雕塑流派。第三次阿利亚时期出现了主要由犹太人组成的交响乐团、合唱队和歌剧团。到30年代,大批逃离德国的犹太音乐家来到巴勒斯坦,使伊舒夫的音乐活动空前活跃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巴勒斯坦的犹太舞蹈家们善于将当地古老的犹太民间舞蹈与欧洲离散地犹太舞蹈的不同特色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伊舒夫舞蹈艺术。 伊舒夫文化的发展虽然以犹太希伯来文明作为主体,但也能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带来的各种非犹太文化兼容并蓄,因而形成了一种多元互补的巴勒斯坦犹太文化体系。 三、“国中之国”--未来以色列的雏形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伊舒夫的社会自治结构也日趋完善、成熟。当欧洲犹太人被赶出自己世代生息的家园之时,一个组织严密、运转自如、繁荣兴旺的“犹太民族家园”已在巴勒斯坦成为现实,并且在继续稳步发展。 早在1920年,在世界锡安主义组织的积极支持下,当时仅数万人的巴勒斯坦犹太社团便选出了一个民族代表议会,该议会又任命了一个民族委员会来管理社团的日常事务。英国委任统治当局承认该委员会为伊舒夫的代表。由于宗教事务的特殊性,犹太社团又选出首席大拉比和拉比法庭来协助民族委员会处理宗教问题。1921年2 月第一次选出了两位首席大拉比:拉比亚伯拉罕·伊萨克·柯克代表阿什肯纳兹社团,拉比雅各布·梅耶代表塞法迪社团。 前已提到,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于1929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代办处。建立该机构的法律根据是前述国际联盟授予英国的委任统治书的第四条,据此,犹太代办处实际上成了得到委任统治当局承认的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唯一正式代表。这样,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从幕后走到前台,开始直接管理伊舒夫的一切事务。由于该组织拥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经验丰富、精明强干的领导集团,因而犹太代办处成功地团结了一批本来不赞成锡安主义的犹太人,其工作效率大大强于议会和委员会,实际上成了巴勒斯坦的“犹太政府”。 巴勒斯坦的犹太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促进“民族家园”的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当时巴勒斯坦犹太社团拥有先进而高效的医疗、妇幼保健、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网络。其它还有青年、少年、学生、体育、文艺、科技、教育等各阶层、各行业、各年龄的人组成的各类社会组织,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移民们组成的联谊组织。它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从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特别是美国犹太社团获得大量捐助,并在各自联系的那一部分群众中为伊舒夫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 随着阿犹矛盾日益尖锐,阿犹冲突逐步升级,伊舒夫的自卫能力也日益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伊舒夫的领袖们便以早期建立的定居点民兵组织为基础,吸收了一些战时英国人组建的犹太军团的退役官兵,建立了犹太自卫队。1920年,锡安主义组织正式成立了地下准军事部队哈加纳(希伯来语为“自卫”),承担保卫伊舒夫安全的使命。到1931年,哈加纳中部分右翼极端派(修正派)又分裂出来,成立了伊尔贡-茨瓦依-留米(希伯来文意为“民族军事组织”,简称伊尔贡)。该组织更多地采取攻击性行动,有时也搞恐怖袭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伊舒夫这个“犹太民族家园”已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文化网络、社会组织、防卫武装,乃至事实上的自治政府,其领导人魏兹曼、本-古里安、摩西·夏里特等人在国际外交领域享有民族(国家)实际代表的地位。因此,无论从那方面说,这个“民族家园”已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国中之国”。未来以色列国的雏形就是这样在巴勒斯坦形成的。 注释: 〔1〕英国国会文件集,1922年CMD1785号。 〔2〕〔8〕〔10〕〔11〕〔12〕肯尼思·斯坦:《巴勒斯坦的土地问题1917-1939》,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6、226 、 226、144、145页。 〔3〕1921年,英国在约旦河以东建立外约旦酋长国。 因此从这里开始所说的巴勒斯坦即指约旦河以西地区,不再是历史上所指的包括约旦河两岸的大巴勒斯坦。 〔4〕马丁·吉尔伯特:《犹太历史图集》,纽约1993年版, 第83页。 〔5〕阿瑟·赫兹伯格:《犹太人在美国》,纽约1990年版, 第242页。 〔6〕约翰·巴戈特·格拉布:《英国和阿拉伯人, 五十年情况研究:1908-1958》,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 〔7 〕约瑟夫·高尼:《从罗希平纳和德加尼亚到德莫纳:锡安主义初创史》,特拉维夫1989年版,第95页。 〔9〕〔13〕〔14〕〔15〕H.H.本-沙逊:《犹太人民史》, 伦敦1976年版,第1010页。 〔16〕耶胡达·瑞因哈兹:《海姆·魏兹曼,一个政治家的历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