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弹性的符号(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蔡乐苏/曾静 参加讨论

    革命的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原则上相同;在民权主义问题上,“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解释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拥护的;在民生主义的问题上,只要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应予以赞助。
        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必要拥护和信仰革命的三民主义,而且也是能够拥护和信仰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因而,董必武在他文章的最后,特意向那些怀疑共产党员不会相信三民主义的人们表明:“共产党自当竭其力之所至以拥护革命的三民主义,并促国民党竭其力之所至以恢复革命的三民主义。”
        自1935年发出的《八一宣言》,到1937年9月23日的宣言,中共不仅一次又一次坦白说明自己抗日救国政策的内容,而且一次又一次恳切说明对国民党及孙中山先生手订的三民主义基本方针的赞助和拥护的立场。1937年9月24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正式代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此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日益增进,中共言说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亦开始转向新的阶段。
       
        从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到同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大致可以说,是抗战时期中共言说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第二阶段。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尚未开幕的时候,“中共中央即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热忱来赞助大会的工作”。[8]为什么中共要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热忱来赞助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因为抗战即将进入相持阶段,如何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党派的合作、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助,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抗战以来,虽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这个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共同遵守的纲领,亦未建立其组织形式,真正能代表民意的救国建国大计未及商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及各抗日党派在统一战线中的责任、权利、地位尚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要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坚持长期抗战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认为,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实为恰当之契机。
        1938年3月1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就“以兄弟之谊”向国民党提出建议,建议中说:既然只许一党合法存在、同时不承认其他党派合法并存的办法为事实所不许,取消现存一切党派合并为一党组织的办法也为事实所不能解决,那么“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应遵照中山先生的精神,建立一种包括各党派共同去参加的某种形式的民族革命联盟,即由各党派、各团体拟定一统一战线纲领,作为各方宣传鼓动、共同遵守的方针;同时由各方代表组成一由上而下的(即中央与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以规划抗日救国的大计和调解各党派、各团体间的关系,而参加此联盟之各党派,仍保存其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9]
        由于中共坚持“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应遵照中山先生的精神,建立一种包括各党各派共同去参加的某种形式的民族革命联盟”,中共势必要加大力度宣传、倡导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这样做也可向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施加影响。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盛大的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说。他说:孙先生的伟大在什么地方?他的回答是: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回顾在国民党一大会上会见孙中山先生的情境,说孙中山手订的三民主义的新纲领已被大会通过。有名的三大政策即建立于此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大革命家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励的革命毅力与革命精神,没有这种毅力、没有这种精神,他的主义与政策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在演说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先生对主义的坚定与发展态度。他说:“孙先生是坚持其主义的,在他一生,他的三民主义只有发展而无弃置。”“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就表现了三民主义的发展。对统一战线也是一样,孙中山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从为着推翻满清而联合各个革命派别与会党,发展到为着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采取联合苏联、联合共产党与联合工农的政策。”毛泽东说:今天我们又是一个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较之过去是更加广大的,所要对付的敌人也是较之过去更加凶狠的。这个统一战线所应执行的纲领,在目前基本上仍然是那个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所说的东西,但形式与内容有了某些发展,在将来一定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实行三民主义,扩大统一战线,战胜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还一定要在革命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不动摇、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所以,我们纪念孙中山,如果不是奉行故事的话,就一定要注意这样的三项:第一,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第三,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励的革命精神。”毛泽东认为:“这三项是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一切国民党员、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爱国同胞都应接受这个遗产而发扬光大之。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就看他对这三项遗产的态度如何而定。”[10]
        围绕着这次纪念活动,除延安召开大会之外,中共还组织了一系列文章,分别发表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和《解放》等中共的刊物上,如董必武《回忆第一次谒见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怎样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凯丰《在抗战中纪念孙中山先生》;陈伯达《孙中山先生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吴克坚《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教》;蔡馥生《为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遗教而奋斗》,以及《新华日报》社论《纪念中山先生》、《群众》周刊社论《纪念孙中山先生》等等。
        中共大张旗鼓地纪念孙中山的活动和接连发表文章,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敦促国民党在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遵照孙中山先生所实行的三大政策,制定一个共同纲领,建立一个使各抗日党派能合法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民族解放同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八条意见,其第三条为继续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电文敦促国民党“首先即须发布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作为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明显鹄的。再在这一纲领下,遵照孙先生过去联共的精神,建立一种各党派共同参加的某种形式的民族解放同盟。”电文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人民与全国各党派最坚固的团结起来,增强抗战力量到最高限度。任何其他取消一党一派或一切党派的勉强办法,都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11]如果有了共同纲领和解放同盟,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存在和发展就获得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法权力。所以,共同纲领和解放同盟是中共所反复强调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