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弹性的符号(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蔡乐苏/曾静 参加讨论

    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历时4天,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成立国民参政会,允许国民党以外的抗日党派和群众团体合法存在。大会虽然提出“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的口号,但《抗战建国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中共所能接受的,如三民主义为一般抗日行为及建国最高标准,全国应服从国民党及蒋委员长的领导;联合国际反日力量;充实民众武力;组织国民参政机关;扩大战时生产,发展农业经济,严禁奸商垄断居奇;保障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权利,严惩汉奸;改定教育制度,推行战时教程等等。中共在其内部的指示中认为: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精神同自己的主张是一致的,所以,应站在主动的、积极的立场赞助其实现,在实施中发展与提高,“应使全国最大多数人民与国民党中一切进步分子,看到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诚意,以争取他们对我们的同情与拥护,……国民党的一切进步的设施,都包含有同我党争取领导权、孤立我党的一面在内。我们赞助他们一切进步的东西,即使口头上的允诺与企图也好,不但不使自己孤立,而正是替自己开辟更有利的场所”。[12]《抗战建国纲领》的公布,由于共产党的基本赞同,标志着国、共两党已有立于三民主义基础之上的共同纲领,但是,中共所希望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解放同盟,却没有通过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而建立起来。国共之间,也没有因为《抗战建国纲领》的公布而消除深刻的分歧。由于过去长期的斗争,两党之间仍然存在成见与鸿沟,共产党方面怕国民党“反水”;国民党方面怕共产党“争夺领导权”;共产党手里有政权和武装,国民党既要联共,又要防共;共产党的政权和军队都是先进的,国民党在政治上比较落后,政权和军队比较腐化,存在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在人民中的声誉也不如共产党好,但共产党的“合法权”却是国民党给的,这种不平等、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国民党方面的高慢,另一方面也使共产党方面感到不公。这样,国共之间要长期合作,仍须双方的切实努力。
        1938年10月至11月,中共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张闻天在会上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他号召全党要“从大处着眼,不讨小便宜,不急于成就,不为挑拨者所利用”。“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去壮大自己。不要太急于在形式上求得平等”。关键在于利用合法权,组织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因此,就要“诚心诚意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宣传三民主义。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来研究三民主义,发展其积极方面,使之在抗战建国中有进一步的发展。”要“拿住这个武器,去同各种反民族、反民主、反民生的思想做斗争。打击托派分子、顽固分子对于三民主义的曲解。要在实际上证明马列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是能够帮助三民主义的实现的。”[13]
        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正式决定:中国共产党不在国民党中及其军队中建立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并再一次正式宣言:“中国共产党对于拥护三民主义、拥护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的诚心诚意。再一次恳切的责成所有的共产党员,以互助互让和同生死共患难的精神,以尊重合作中各政党独立性的立场,以谦和互敬互商的工作态度,去亲近国民党同志和一切抗日党派的同志。”[14]在决议中,中共还提出,要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幸福的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民国而奋斗。中共认为:中国的内部环境和国际条件,都指明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既不会是所谓“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也不会是苏维埃或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出现,而将是一个新式的民主共和国,即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民国。这一新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在长期的艰苦抗战中去打下基础和在抗战胜利后去发扬光大的。“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将与实现民主、改善民生的过程相因相成。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一定就是新式的民主共和国奠定其基础的时候。这一新的三民主义新中华民国的建立,将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上的空前进步,将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起着光前裕后的伟大作用。”[15]
       
        自1939年3月13日《新中华报》发表的社论《纪念孙中山与马克思》,到1940年1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的论断,可视为抗战时期中共言说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和批判伪三民主义或称假三民主义,阐明和坚持真三民主义或称全面彻底的新三民主义。在伪的、假的三民主义与真的、新的三民主义之间,尚有一种半真半假的或称修正的三民主义。中共的方针是通过坚决反击伪三民主义来奉告修正的三民主义,使其不要滑入汉奸理论的泥沼,而将三民主义真正实行到底。
        自徐州会战后,日寇“速战速决”的迷梦被打破,凶恶的敌人感到专靠野蛮的摧残,只能更加激起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因而不得不变换手法,在武力打击的同时,加紧文化上的腐蚀。其表现是直接策动文化浪人和所豢养的文化汉奸宣扬“同文同种”、“共存共荣”那些臭不堪闻的老调。“新民会”、“东亚文化协议会”、“大民会”,很快炮制出来,并收买、利诱和强迫知识分子为其效力,开办训练班、编印教科书、出版报章杂志,其恶毒的口号为“灭党反共”。国民党党魁汪精卫在日寇诱降政策下成为俘虏,率其信从自动投敌,迎合日寇的文化侵略,恬不知耻地打出伪三民主义的旗帜。1938年12月29日,在他臭名昭著的《致重庆政府的唁电》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既声明愿为三民主义之实现而奋斗,则应立即彻底抛弃其组织及宣传,并取消其边区政府及军队之特殊组织。宣传遵守中华民国之法律制度。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立国之最高原则,一切违背此最高原则之组织与宣传,吾人必自动的积极的加以制裁,以尽其维护中华民国之责任。”[16]汪精卫不仅颠倒黑白,而且在香港、上海等地开办汉奸报刊,搞所谓“和平运动”,宣传其伪三民主义,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违背三民主义原则。面对日寇和汉奸的文化进攻,中共不能不予以有力的回击。
        在抗战中,国民党虽然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但是对中共的存在和发展始终视为一块心病。所以在联共抗日的同时,总想限制、溶化共产党。然而,依据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共产党非但限制不住,相反还要壮大起来,因为只要保障各党派的合法权益,中共就有发展空间和可能;只要提倡民生幸福,中共就能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有鉴于此,国民党实际上不能全面彻底地贯彻三民主义,而只能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帜搞一民主义,即民族主义。国民党一面修正三民主义,一面说共产主义不合中国国情。国民党在三民主义理论上的这种一攻一退的文化代言人就是叶青。叶青自抗战开始,文章和小册子连篇累牍,其宗旨即是非难共产主义、修正三民主义。叶青“以为研究中国政治问题不能对于共产党底主张置诸不理。反之还非从检讨出发不可。检讨它的结果应该是批判。从而作为它的基础的共产主义之不合于中国需要,也就十分明了。”叶青说:“批判了人家主义,自己必须拿出一种主义来,这就舍三民主义莫属了。于是我遂由批判性的研究转到建设性的研究来,因此,我决定研究三民主义。”[17]于是,他在1938年2-3月间,就“约友人吴曼君等来汉口,把《抗战底根本问题》交他们看,又把《中国底现阶段及其将来》底意思与他们谈,主张研究三民主义。大家的意见一致了,遂先后写起三民主义底文章来。”1938年叶青与吴曼君在汉口办《抗战向导》,“刊出了若干三民主义的文章”。1939年,他自己又主办《时代思潮》,“标明为‘专门研究三民主义的理论刊物’”。[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