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5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6]阙名。本报宣言[J].向导,第1期。 [7]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下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 [8]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独秀。假革命党与反革命党[J].向导,第74期。 [11]文恭。国民革命与反帝国主义运动[J].向导,第80期。 [12]秋白。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J].向导,第195期。 [13]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4]述之。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之态度与国民政府的外交问题[J].向导,第180期。 [15]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6]子毅。辛丑条约对于中国的影响[J].向导,第128期。 [17]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仁静。革命政府反抗帝国主义的第一声[J].向导,第48期。 [19]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秦孝仪。革命文献:第72辑[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7. [21]梁明致。国民政府对外两大勇敢举动[J].现代评论,第4卷第98期。 [22]黄修荣。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辑[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23]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4][美]丹尼尔·雅各布斯。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殷罡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25]鲍罗廷。鲍罗廷笔记,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6]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7]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8]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