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良史风范,千古永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 张新民 参加讨论

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指出:“邑志虽小,体例无所不备,考核不厌精详,折衷务祈尽善,所有应用之书,……俱须加意采访,他若邑绅所撰野乘、私记、文编、稗史、家谱、图牒之类,凡可资搜讨者,亦须出示征收,博观约取,其六曹案牍,律令文稿,有关政教典故,风土利弊者,概令录出副本,一体送官,以凭详慎诠次,庶能巨细无遗,永垂信史。”(《章氏遗书》卷十五)这是将史料的范围尽量扩大,以求搜访时真正做到巨细毕收,在此基础上才能不仅没有遗阙疏讹之虞,而且能进一步博观约取或详慎诠次,编出纲纪天人,究明大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良志。刘知几曾批评史馆修史,视听不周,搜访不博;钱大昕认为“史臣载笔,或囿于闻见,采访弗该,或怵于权势,予夺失当,将欲补亡订误,必当博涉群书”(《潜研堂文集·续通志列传总序》);可谓负面教训之总结。正面经验是鲁一同撰《邳州志》,凡“上下十九代之史,旁及《通典》、《通鉴》、《通考》、山经、地志、官书、吏牍、世家谱牒、金石文字之类,反复研索,证之以旧志、府志、淮安旧志七八家,参以己意,断为一书。其自有明以前,宗诸正史,大都正误者十之三,补缺者十之四,明季以后,史所不详,则以志证志,兼考官牍,旁采舆论,增损匪多,而劬苦倍至”(咸丰《邳州志》后序)。征引既如此广泛,取舍又如此精严,洵其与《通鉴》一样,都是史海志林中成功的范型。
    六、贯串折衷要靠主修裁断
    主修裁断去取,最重要的是个人心识,必须烛然察照,博闻强识,疏通知远,智慧卓绝,才能运斤施雕,权衡予夺,成一家之言,传诸不朽。刘知几说:“直若南史,才如司马,精勤不懈若杨子云,谙识故事若应仲远,兼斯具美,督彼群才,使载言记事,藉为楷模,搦管操觚,归其准的。”(《史通·辩职》)司马光主修《通鉴》恰恰具备了这些品格,不仅发挥了集体编书的优势,而且表现出一家独断之史识,史学史常将地与史迁并列,称前后两司马,的确并非虚誉。
    司马光少好史学,自幼至老,精勤不懈,苏轼称他“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司马温公行状》)。欧阳修虽与旧派政见不合,也说他“德性谆正,学术通明”(《欧阳文忠公集》卷十八)。而他自谓“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表现在学术上,即十分踏实认真,周慎细致,又眼光犀利,游刃有余,是才、学、识兼擅的大家。章学诚曾把三位助手的长编说成是比类(记注),司马光最后定稿方为著述(撰作),比类方以智,而著述圆以周,即可看出主修裁断的重要。
    与一般史官主修虚衔领修,多趋兢无学之士不同,司马光学术深醇,识学严谨,既善于领导,使协修诸人有相济之美,又亲自动手,躬劳其役,抓义例,定书法,明步骤,草提纲。最后又狮子搏兔用全力,反复增删笔削,陶铸炉锤,断以心裁,一出己手,使历十九年而集众修成,达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的大书,风格统一,脉络井然,体例严谨,文学醇美。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神识哀耗,目前所为,旋踵即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可见这部学术史上不朽名著的成功,正是司马光毕生心血贯注的结果。
    主修裁断对方志编修的重要,历代学者多有论及。因为“苟非折衷以归于一,无以传后而信今”(《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续通志列传总序》)。瞿宣颖在《志例丛话·方法》中曾举过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不嫌冗长录之:“分修之人虽极一时之选,而无负责者为之主裁,则仍于无绩。嘉庆《宁国府志》未尝不分聘贤硕,如疆域舆地属之洪亮吉,沿革表属之凌廷堪,食货志、武备志属之震泽举人沈沾霖,选举表、营建志属之芜湖举人葛蓥,然观其沿革疆域为表冠于卷端,而舆地志于星野之后继以风俗,遂于郡土之广轮,乡社之区域,无一语及之,此宁非众手修书,无以主裁之过耶?”更严重的是光绪《云南通志》,不仅分纂多“风尘俗吏”,兔园学究,袜线猥材”,甚至“总理(无总纂)不任笔削,拥虚名以束下,分纂各持意见为选述,无所禀承折衷,总理既于分纂之优劣勤惰不甚别白,分纂则益轻总理,于是志在薪水,相率故怠,缓延数月,黠者甚至希旨迎合,徇私纳贿,行恩报怨”(赵藩《续云南备征志》序),秽我志坛,岂能容忍!如此则何有良构佳志,遑论什么信今传后?这是与《通鉴》编修形成强烈对照的负面教训,颇值得今人反省沉思。
    七、结语
    《通鉴》作为中国古代集体编书的优秀范型,为今天史志工作者留下的启示,当然远不止上述六个方面。
    清代章学诚曾提出“志属信史”的理论主张,此即显示志家一样担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天职。因此,今天参加修志实践的志家学者,在从事撰述的同时也在进行精神力量的较量,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写出有份量有质量的志稿,而且更要在志稿完成的过程中,创造真正属己的人格精神。伟大的人格是与伟大的作品相联系的,这是司马光人品与作品统一昭示的真理。反之,粗制滥造、庸鄙浅俗的作品,只能导致自我人格的否定或丧失,是生命精神及意志力量的失败。所以维护志书的学术尊严即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而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亦必须维护志书的学术尊严,撰之古今中外,大凡其人其书,或褒或贬,皆各有定位,原因即在于此。
    志书无论今古,多数为集体修纂,因此每一个参与者,都应主动承担自己分工的部分,如同二刘一范那样,相信自己的事业具有庄严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认真写出有学术水平的初稿,同时注意相互间的灵思引发,心智激荡,在配合默契因而具有创造性生机的境域中,把理想与价值落实在具有人间温情的合作事业上。科学史的经验表明,群体性的具有相同研究范型的人才,总是成批涌现在开放、挑激、引发、鼓励、竞争的机制环境中。每次阅读历代史志之书,最感慨那些无名氏的奉献,他们尽管默默无闻,各人的际遇有幸与不幸,多数遭受着时代的不公平,然而集少数为多数,对志乘事业的作用和影响仍不可忽视。他们实际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具有深长意义的志乘事业。
    时代需要重新历史性地领会自身民族的精神世界,新时代的志乘事业,更需要司马光式的总纂人物。瞿宣颖特别强调一切学问,以贯串为难,史书无贯串之功,即等同堆积一大堆无用的史料,只有经过主修分擘综辑,才可能有活泼详尽之史志。设想如果仅有二刘一范而没有司马光,如何能有《资治通鉴》这样的不朽名著?正是由于司马光践履了自己的史家职责,认真进行分擘综辑的贯串工作,才使《通鉴》避免了百纳被的弊病,成为一气贯通的结构性完整著作。司马光峻立崖岸,总揽纲要,风声所树,人人知为圭臬。他作为主编留给我们的诠释学提示,就是时刻不忘志家之神圣位置,以主动自觉的精神传导全局,形成新的群体修志的规范,使集体协作如出一人之手,再创领袖时代的名志,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