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间的地缘关系及其影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社会科学》 王明德 参加讨论

    三、军阀间的地缘关系为国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机缘
        国民革命力量以华南一隅之地,迅速崛起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势力,一方面是革命形势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军阀间地缘关系作用的结果。对地盘和权力的争夺使军阀陷入一个不断分裂、不断战争的陷阱,客观上为国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胜利的可能。
        第一,军阀间地缘关系的特点为国民革命势力的兴起提供了空间。地缘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而分裂和战争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一致的对外行动。既然他们不能消灭众多的割据势力,当然也无力摧毁孙中山的革命政权。国民革命力量在华南地区的存在和发展,显然得益于军阀的分裂和不统一。北洋各派不但不能消灭广东革命政权,反而在多数时候成了广东政权的盟友。孙中山讨伐桂系,击败陈炯明,两次重建广州政权,都是在皖、奉两系的配合支持下进行的。而且两广根据地偏居华南,区域集中,远离政治漩涡中心和大的军事冲突,又有巨大的山脉把它与其他派系地域阻隔开来,北洋势力难以深入。在北伐战争前,虽然北洋军阀和南方革命势力相互构成威胁,广东政权曾有过北伐之举,但因内部制肘,或准备不充分,都没有成功。北洋军阀也时时打算图粤,因内部的不断分裂和战争,加上彼此牵制,图粤阴谋总不能得逞,因而才有南北之间的对峙局面。革命政权利用这种偏安局面,开辟和巩固自己的根据地,从事经济和政权建设。消灭桂系军阀,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平定陈炯明,肃清刘震寰、杨希闵、邓本殷等军阀势力,为北伐战争创造了稳固的战略后方。革命政权靠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富饶和便于发展的地理位置及能够直接获得海外援助的交通条件,短时间里征集十万大军,为国民革命准备了物质力量。
        第二,军阀间地缘关系的特点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机缘。从广州出发的北伐军以初始的十万之师席卷东南,横扫华北,一举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北伐军何以进兵神速?直、奉两系何以一败涂地?除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北伐军的主观因素外,还有军阀间地缘关系特点的影响。当时的北洋军阀地盘呈三足鼎立之势,奉张系占据北方,直系吴佩孚东山再起后据有两湖和河南等地,孙传芳以东南五省为己有。他们各自以保存自己的地盘为目的,只能各自为战,单独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不能形成相互支持的战略态势,缺乏有效的战略配合,这便为北伐军施行各个击破战略提供了可能。当吴佩孚部与北伐军激战湘中时,孙传芳采取观望态度,希望吴与北伐军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注:张静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北伐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30页。)孙有16万人的兵力,吴在两湖也有10万之师,他们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从汀泗桥、贺胜桥恶战和南昌争夺战可见一斑。若孙部出兵援湘,夹击北伐军,战争进程就有可能被改变。但由于他们不能实行战略配合,致使吴部惨败两湖。当北伐军攻克两湖,兵锋转向东南五省时,孙部也只能单独迎战。孙兵力虽众,但分兵闽、赣两处,难敌北伐军的夹攻之势,五省地盘很快失其二。北伐军取得长江流域半壁后,奉系地盘就暴露在北伐军的兵锋之下。张、吴、孙和直鲁联军迫于形势危急,调整了彼此之间的地缘关系,直鲁联军让出河北地盘给奉军;奉军张学良部出兵吴佩孚的河南地盘,督促吴佩孚反攻湖北,孙传芳让出苏、皖的江北给直鲁联军,孙据沪、杭一带对抗北伐军。(注: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47页。)这等于是吞并吴、孙两人的地盘,当然为他们所不愿,并最终引发奉、吴两系对河南的激烈争夺,从而加速了北洋军阀的覆灭。
        第三,军阀间地缘关系的特点促成了北洋势力的覆灭。从北洋三系次第覆灭的史实看,可发现地缘关系的深远影响。在北洋军阀内部的角逐中,夹在南北直、奉两大势力之间的皖系最先衰败。在北伐军与北洋势力的决战中,冯玉祥在西北响应北伐,出兵河南,对北洋军阀是个致命威胁。夹在南面北伐军、北面奉军、西面国民联军三大势力之间的直系很快就被挤得粉碎。当时退至河南的吴佩孚尚有军队20余万,但他受到南面北伐军、西面冯军的两面夹击,同时又面临东、北两个方向的直鲁联军和奉军的军事压力,在四方势力的挤压下,吴佩孚的军队和地盘彻底瓦解。(注:杨天石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中华书局1996年第1版,第194页。)退守沪、浙的孙传芳,在北伐军进军和直鲁联军“南援”的局势下,内部分崩离析,五省联盟解体,孙只得落荒而逃。至此,直系势力从政治地形图上消失。这样,从中国南端出发的北伐军和来自北端的奉军及由西北顺势而下的北方国民联军开始了中原逐鹿。晋系阎锡山归附南方阵营,直接威胁奉系的京畿重地。阎、冯两部从西面,北伐军从南面夹击奉军,迫使它退回到它的出发地。最终是奉系与国民党达成妥协,东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在形式上取得统一。历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全国的统一是由南端的国民党和北端的奉系军阀握手言和达成的,而曾经掌握过北京政权、位处国家中心区域的直、皖两系终不能统一国家,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这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先例。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地缘关系规律的作用。直皖两系因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和地缘矛盾的焦点而耗尽力量,败无退路。国民党和奉系军阀因地缘优势而得以发展,并通过中原逐鹿而定大局。由此可见,地缘关系影响着军阀派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军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从而也影响着各派军阀的政治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