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认识分歧及其后果(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齐卫平 赵雷 参加讨论

    第四,报刊上公开公布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在1957年12月,形式是以《人民日报》发表浙江和上海两次党代会上两位第一书记的报告出现的。八届三中全会上虽然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有争议,但还是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并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在宣传上,一段时间里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只提两条道路的斗争,不提阶级斗争。但是这样的安排没有维持多久。不到两个月情况就发生了变化。12月9日,毛泽东到杭州,看到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在浙江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其中谈到了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毛泽东立即请秘书写信,通知舒同、曾希圣、江渭清、刘顺元、柯庆施、叶飞、周恩来等人看这个工作报告。17日、18日,邀请他们以及江华进行讨论。23日,又请胡乔木、田家英和江华,讨论修改这个工作报告。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这个工作报告于12月28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其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仍然是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只是这种矛盾主要地不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而表现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14]。12月25日,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在中共上海市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报告,也提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性观点。柯庆施说:所有制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整个过渡时期,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15]江华的报告由毛泽东主持讨论和修改,柯庆施的报告经过毛泽东的审阅和修改,因此,这两个报告显然不是代表江和柯的观点,《人民日报》在发表这两篇报告时,都加了编者按。在江华报告前的按语指出:“报告的第一部分所涉及的问题(按指主要矛盾问题--引者注)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全国性的”,“江华同志在他的报告里,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作了正确的解答”。在柯庆施报告前的按语指出:“报告的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柯庆施同志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中,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对于国内的主要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及其正确的处理,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这样的强调表明:江华和柯庆施报告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
        总之,八大政治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修改从八届三中全会发端,到1957年12月发表江华和柯庆施的报告,已经从党内发展到公布于社会。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在文献上做出结论,整个修改过程就完成了。此后,随着认识的偏离,从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结论,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合乎逻辑的结果。这个改变贻害无穷。中共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下去当然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失误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和正确的分析判断本应是八大路线的基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必然影响到主要任务的完成,这早已为八大后20多年的历史所证明。正如薄一波指出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被修改,“中断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我们党和国家长期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阶级斗争连续不断并逐步升级,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错过了不少宝贵的发展时机,影响了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6]这个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汲取。
        【参考文献】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17.
        [2]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4.
        [3]石仲泉。中共八大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78.
        [4]参见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0.
        [5]毛泽东的修改情况和所作的批语,收录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36-169页)。
        [6]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2.事实上,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经毛泽东审阅过,9月24日,毛泽东请杨尚昆通知各代表团长和各省市区的小组长讨论该决议,并要求将修改意见汇总交胡乔木。27日,毛泽东在决议修改稿上作了小的修改后批语:“照此付印,付翻译。”(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卷,第211页)可见,说决议没有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是不符合事实的。
        [7]毛泽东。给黄炎培的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55.
        [8]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8,281.
        [9]成壁。问题应该怎么提?--读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笔记之一[N].解放日报,1956-12-24(4)。
        [10]高安。生产关系走在前面的说法是否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N].解放日报,1956-11-5(4)。
        [11]诤言。我对生产关系先进的看法[N].解放日报,1956-12-03(4)。
        [12]行宜。不能笼统地说“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落后”[N].解放日报,1956-11-26(4)。
        [13]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46-651.
        [14]江华。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争取整风运动在各个战线上全胜[N].人民日报,1957-12-28(2)。
        [15]柯庆施。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N].人民日报,1958-01-25(2)。
        [1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4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