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王利华 参加讨论

为探索中古社会史研究新理路,交流最新学术成果,由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唐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3-9世纪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和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合办的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8月11日至14日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120余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会议组织者认为:中古即魏晋-隋唐时期,上承秦汉、下启近古,跨越了约7个世纪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不仅在时序上与前后时代相连,而且在社会运动演变的进程上承先启后。在此期间,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诡谲,经济形势波浪起伏,文化图景绮丽瑰伟,既与前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衔接,又存在着许多可以标识为“中古特色”的时代个性和历史内容。进入20世纪以来,以陈寅恪、唐长孺等为代表的几代史学家,从种族、阶级、经济、文化、典章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对中古社会及其变迁的历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认识中古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吸收和整合已有成果、引入新的理论范式、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如何在继续开展微观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具体历史问题与社会整体变迁相观照,将中古历史与前后时代相贯通,加强宏观研究和理论概括,对中古社会及其变迁的历史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考察,以取得对中古社会乃至整个传统社会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乃是有志于中古史研究的学人们所应认真思考和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
    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中古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重要领域,时间范围则上起汉代、下及于宋,反映了中外学者关于中国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成果。
    现将本次会议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古社会的主要特征和变迁脉络
    探讨中古社会变迁,离不开对中古社会历史特征和变迁脉络的总体把握,在已往的科学探索中,前辈学者已作过十分艰苦的努力,“魏晋封建说”、贵族社会论、逆转畸变论和“唐宋变革论”等等,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晶。本次讨论会虽未提出与之类似的新概括,但有多位学者就有关问题发表了新见解。
    何兹全从中古纷繁复杂的社会史实中,抉拣概括出“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将它们视为“使中国中古社会与前后社会区别开来的两大特征”。认为,中古以前的战国秦汉,“是商品交换经济、城市经济非常繁荣的时代”。自汉末三国开始,由于战争动乱的影响,中古社会经济转变为“自然经济”。其时,“城市破坏,城市商品交换经济衰歇,钱币废而不用;社会经济生活,以农村为主,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为主。”自然经济“大约维持了六七百年(2世纪到8世纪),到唐中叶才又开始转化。唐中叶后,城市经济生活开始复兴,商业交换复兴,钱币又代替了布帛。五代宋及以后,城市商业交换经济又起来代替了自然经济。”因此,自然经济是中古社会的一项特征,它使中古社会与前后社会区别开来。他随后论证了中古时期(主要是魏晋南北朝)人民身分的变化,认为依附关系是中古社会的基础,是其区别于前后社会的又一特征。汉代的人民,主要是自由民(即编户齐民,亦即平等的自由民)和奴隶;中古时期的人民,则主要是被称为“部曲”、“客”、“门生”、“故吏”等等的半自由的依附民。依附民的来源,一是奴隶的解放,二是自由民的投靠。依附民的属性有二:一是身分是半自由人,比奴隶高,比自由民低,没有离开主人的自由;二是依附民是从国家分割出来的人口,他们不在国家户籍,不向国家出租税徭役。魏晋南北朝时期,豪族强宗、门阀士族和佛道寺院都拥有大量依附民,其数量约略等于国家管辖的户口。他还特别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领有下的民户,其身分也在逐步向依附化上转化”,国家领民,不仅屯田客和士家的身分已向依附民降落,郡县民也已不再是编户“齐民”,而是被分为旧门、将门、次门、三五门等等不同身分等级,门户的等差就是依附身分的等差,即他们是国家的依附民。他说:“秦汉是以贫富来分的社会,中古是以贵贱来分的社会”,“士”(即门阀贵族)与“庶”(即平民依附民)之间身分贵贱等级分明。但与更早的周代相比较,“周代的贵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中古的贵族,是以依附关系为基础的贵族。”随着城市和商业交换经济逐步复兴,至“中唐以后,金属货币驱逐布帛,自然经济逐步为交换经济所代替。依附关系也逐步松解,逐步为契约租佃关系所代替。”
    通过以上论述,何兹全认为:中古社会和前后社会发展演变的路线,就经济方面来说,是“交换经济--自然经济--交换经济”;就劳动者的身分而言,是“自由民、奴隶(战国秦汉)--依附民(中古)--租佃农民、小市民(宋元明清)”。
    漆侠认为:探讨中古社会的变化,抓住了“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两个问题探讨,社会经济形态和劳动者身分的变化,确实是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关键。关于劳动者身分的变化,他补充指出:魏晋隋唐时期,人身依附关系严重,但宋代发生了变化:宋代的农民既有依附性农奴,又有可以自由迁徙的身分较为自由的农民,以后者居多;但元代的情况有一定的倒退。而关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他认为宋元明清时期,总的来说仍是自然经济严重,商品经济只是局部性的,对宋代以后的商品经济水平也不应估计过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