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张英聘:口述史与方志编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英聘 参加讨论

从工作方法来讲,口述访谈是其主要方式,访谈前访谈者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好详细的访谈计划和提纲,准备好必要的器材设备。访谈过程中,首先请被访者围绕采访主题自由口述,之后访谈者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出来或根据其讲述提出问题,请其回答,对讲述过程中表达不清、遗漏或自相矛盾的地方可以补充提问,访谈者要做好笔录工作,还可用录音、录像等设备辅助记录,之后要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或者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资料的真实可信。目前方志编纂虽然注意利用口述资料,但在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有的由于不规范难以达到资料要求的深度。所以,方志编纂采用口述史资料,同样需要借鉴口述史规范的方法。
    四要加强和重视已有口述研究成果的应用。目前口述史研究成果涉及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史、人口史、民族史、科学史、文化史、军事史、建筑史、妇女史等不同学科,为方志编纂利用这些成果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欧阳淞、高永中主编《改革开放口述史》(27),选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系统梳理、精心选编,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再如由江苏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征编的《口述常州》,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翔实地记述了常州早期经济建设、体制改革,住房、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历程,运河南移改道、菜市场改造、天宁寺修复等建设经过,以及亲历者对南下接管溧阳、土改工作、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援疆工作等内容,记录和保存了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回忆,抢救了鲜活的历史记忆,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献资料。(28)
    还有一些文章或博硕论文,利用口述资料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作了论述。如发表的文章有梁景和、王宇英的《“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研究论纲》(29),孟丽媛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张弛的《十七年“家务劳动”话语研究——以〈中国妇女〉为中心(1949-1966)》、廖熹晨的《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性伦文化研究(1949-1966)》(30),李二苓的《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刘玲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王唯的《北京地区性伦理探索(1966-1976)》(31)。博硕论文有李慧波的《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黄巍的《“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唐海迪的《新中国初期女性文化的演变(1949-1966)——新中国初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女性性别形象》、李巧玲的《新中国三十年的性伦文化(1949-1978)》、姚立迎的《新中国十七年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李静的《新中国初期家庭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李兴锋的《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贾大正的《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郑丽霞的《女性服饰问题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1949-1966)》、汤诗艺的《北京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66-1976)》、孙卫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家庭伦理剧透视的历史》、谭君的《“文革”时期北京民众的娱乐生活》等。这些选题都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若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方志编纂当中,自然有利于增强志书学术含量。因此,注重口述资料在方志编纂中的应用,无疑对全面提升志书质量及工作水平是颇有裨益的。
    注释:
    ①徐国利、王志龙:《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明)《泰州志·凡例》,泰州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④(明)焦竑:《上元县志序》,载(万历)《上元县志》,(民国)《南京文献》本。
    ⑤(明)《吴县志》牛若麟序,《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据崇祯刻本影印。
    ⑥(清)孙诒让:《籀膏遗文》卷下,民国十五年(1926)里安集古斋书社印行。
    ⑦石城县县志编辑委员会编:《石城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⑧刘善泳:《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地位与价值》,载《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9期。
    ⑨淮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荀德麟主编:《淮阴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6月版。
    ⑩曹渊主编,廊坊市志编修委员会编:《廊坊市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版。
    (11)这一部分资料来源于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师生在1958年至1960年对义和团进行的调查,被视为中国大陆进行口述史实践较早者。其中对天津地区义和团的,是南开大学历史系1956级学生所作的调查,1960年内部印行,名为《天津地区义和团运动调查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义和团在天津地区的发展和壮大(包括三小部分),第二部分是义和团的组织和纪律(包括四小部分),第三部分是义和团在天津地区的战斗(包括六小部分),此外还有附录包括重要领袖概略、团民访问记录选辑、非团民访问记录选辑、有关义和团歌谣、坛口调查登记表、义和团大事记等。《廊坊市志》“义和团”编所选资料是1958年调查资料,时安次县(今廊坊市)与天津武清县合并称为武清县。“亲历者忆”保留了完整的口述资料。
    (12)海盐县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海盐县志(1986—2005)》,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参见黄玲《关于在新编志书中增加口述史资料分量的探讨》,载《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10期。
    (14)参见杨祥银《中国口述史学现状》,《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9日《中外口述史学概述》。
    (15)参见吕克军《口述史和中国现当代史研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3卷第5期。
    (16)参见陈华《口述历史对志书编修的启发》,载《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期。
    (17)如丁贤勇《方法与史实:以民国交通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关于浙江、江西铁路和水路的研究;2008年湖北江汉大学启动《武汉城市记忆工程——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史》项目,面向海内外征集采访对象,如本地工商业家族后裔;本地工商业家族史兴衰过程的亲历者,或相关历史资料拥有者;武汉近代工商业的从业者、事件亲历者,包括经理、买办、雇员学徒等,尽可能把武汉工商业大家族的历史保存下来(见《湖北日报》2008年2月29日第004版)。
    (18)徐国利:《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
    (19)参见李安峰《口述史学与“大跃进”史研究》,载《前沿》2009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