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胡适。胡适文存:卷四[M].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 [2]葛懋春。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靖公。新史学批判[J].杂志:卷十一,1944,(4):1-6 [4]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五册[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5]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一册[M].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80. [6]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C].北京:朴学社,1926. [7]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四册[M] . 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80. [8]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9. [9]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二册[M] . 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80. [1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M ] . 上海:中华书局,1936. [1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九十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12]何炳松。新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13]庐绍稷。史学概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1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15]何炳松。历史研究法[J].民铎杂志:卷十,1929,(1)。 [16]朱谦之。现代史学发刊辞[J].现代史学:创刊号,1932. [17]常乃德。历史哲学论丛[M].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 [18]雷海宗。史实、现实与意义[N].北平日报,1947-10-19. [1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M ] .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0]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M].长沙:岳麓书社,1989. [21]朱谦之。考今[J].现代史学:卷五,1942,(1)。 [22]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3]李大钊。史学要论[M ]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1980. [24]华岗。研究中国历史的锁钥[N].读书月报:卷一,1939, (10)。 [2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6]郭沫若。甲骨文研究[M].上海:大东书局,1931. [27]郭沫若。卜辞通纂[M].日本东京:文求堂,1933. [28]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29]吕振羽。史学新论[N].北平晨报,1936-10-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