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逝世一周年(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任继愈 汪敬虞 金 参加讨论

    在1996年《方法论问题》的论文中,大年同志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迄今为止,足以成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依据历史唯物主义,他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些重大问题,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阶级分析问题、革命与改良等问题,都一一加以澄清,是非分明,论述深刻,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论文的最后,他再次指出要勇敢地坚持真理,勇敢地追求真理,也就是勇敢地坚持、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1999年9月,大年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新中国社会科学50年学术报告会”上作了讲话。此时离他去世只有3个月了,应是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所作的讲话。在这篇不长的讲话中,他重申自己是主张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的,并对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再次作了论辩。他的观点很鲜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对此,他指出:“各种不同形式所表现出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依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的现实。只要这个现实是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
        二、严谨的治学精神。大年同志的治学十分严谨,他写的文章说理性很强,但说理不是泛泛而言,而是建立在以充分的文献资料为依据的基础上。言必有征,言而有据。《评近代经学》这篇7万余字的长文,是他临终前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前些年曾听大年同志说过,他在研究近代经学;此后,断续用了好几年时间,如他在文章中说的,“捡起来,又搁下,反反复复,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这篇论文,单是引文出处所注文献资料,就不下70余种。这些书,有些他有收藏,没有的也都要借到。经过认真地阅读、审思,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自然要耗费不少精力和时间。但这没有白费,它会给人以回报。在精力和时间的耗费里,使他对所研究的问题融会圆熟,具有真知灼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大年同志认为,“近代经学用大字书写在人们面前的两个词是:‘民族思想’、‘复古主义’。非常明白,这两个词是把孔子思想理论固有的内涵突出起来了,而非近代经学外加进去的。”这非常简明地揭示了近代经学的特点。“民族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有着反对外来侵略的积极意义,而“复古主义”则是起着拉历史向后退的消极作用。这都是孔子思想理论固有的内容。大年同志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孔子思想理论的问题。
        论文是从评论美国艾尔曼教授所著的《经学、政治和宗教--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开始的。大年同志对它的评论实事求是,既肯定它是一部严肃的著作,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知识,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论断,同时也表示不同意书中涉及的中国近代经学的论点,指出了其错误所在。这也反映了大年同志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对待他人著作严肃的态度。大年同志所执著的在于“求是”,也就是追求真理。
        大年同志虽已逝世,但风范犹存。他的做人做学问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发扬。
        忆刘大年同志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我因病在外休养,获知大年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较迟。我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80大寿的纪念会上。次年我自己就患病住院了。后来我外出休养,行前向他电话告辞,他嘱我好好养病,并问及手头有什么工作。此后就没有联系了。今春得知不幸的消息后,感触很多。大年同志从事和领导近代史研究数十年,他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上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文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在1978年前,我不是专业的史学研究者,但对大年同志早已闻名,并因工作关系有所接触,得到他的帮助、指教。1978年起,我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他是近代史所的主要领导人,我则在一个业务部门参加负责工作。一次我的工作发生困难,他当时就住在所内一个小院子里,我直接去找他,他耐心地同我交谈,给予帮助。那时,我记得近代史所的主要研究方面有政治史、对外关系史和70年代新开辟的民国史。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时近代史研究者、近代史研究所对近代史研究的任务、范围的看法。1978年,林言椒同志约已去世的叶青谷和我,在人民出版社支持下创办《中国历史学年鉴》;大约在1980年左右,大年同志忽然交给《年鉴》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从何处突破的文章。文章的主旨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中国近代史的“突破”有赖于认真研究近代经济史。他的文章作为《年鉴》的专论和第一篇发表了。其后听到一些议论:很多人赞成,也有人认为没有新意,“突破”二字也不确切。平心而论,这是一篇重要文章;特别是结合当时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来看,就更可以理解它的意义。新中国的近代史研究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是以政治革命、政治斗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代史学科在20余年中有重大的成就,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十年动乱给历史研究制造的创伤和混乱,也易使一些人对史学能否成为科学产生疑问。我以为,刘大年同志提出研究经济史以突破近代史研究的已有程式,应是他对当时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的一种回应,而这一回应,总的说来是对的,是正确的。不仅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是社会诸现象之基础,而且历史学本身也不能只限于重视政治斗争史,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应是重要的内容。
        刘大年同志不只是发表文章,在理论上倡导,而且在实际上身体力行。他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稿》多卷本当时正在进行中,我曾听他对一位国外来访的学者讲,这部史稿将包括该历史时期的基础和上层建筑,即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各方面,与当时通行的着重谈政治事件的史书不同。我的感觉是,他的语气,对自己的这一构想是十分重视、颇为自负的。只是后来这一多卷本的工程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