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清代户部财政与内务府财政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有助于国家财政的独立运行,也有助于皇室财政的管理。然而,两套财政体系的确立并未阻断内务府与户部之间密切的财政往来,这其中既有清代最高统治者对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宏观调控,亦有作为国家财政中枢的户部,在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财政面临困难之际,对内务府有义务予以帮助。毫无疑问,在内务府与户部的经费往来中,户部对内务府的经济援助处于主导地位。至于这种援助的发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经济的衰退,但内务府的财源缺乏保障亦是其主要原因。清初,内务府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皇庄等,至乾隆时,税关、盐政等先后成为其财源,并在其整个财政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由此使得内务府银库充盈。不过,这种繁荣的背后深藏危机。随着国内经济的衰败,税关及盐政等为其提供的财源渐趋枯竭,而内忧外患的接踵而至则使得其财政危机提前爆发。面对经济困境,内务府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户部。户部与内务府财政的关系反映了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完全独立。虽然受到制度的约束,户部财政所受侵害有所弱化,但在某种意义上,国家财政作为皇室财政备用财源的命运依然未变。归根结底,内务府代表的是皇权,它是封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皇室财政遭遇困境之际,户部有义务、有责任予以帮助。这不仅是维持皇权的需要,也是封建国家、君臣观念的内在要求。这亦是清季内务府迭次请拨户部款项,户部无法拒绝的根由。不过,内务府借拨无度极大地影响了户部财政的正常运行,这是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根由所在。 ———————————— ①全国图书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清内务府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第232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总管内务府奏为借拨部库银两免其造册核发事》(光绪元年五月十九日),《内务府奏案》,档号:05-0884-060。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总管内务府奏请由户部拨借银三十万两事》(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内务府奏案》,档号:05-0852-019。 ④同治二年至十一年,每年三节交进银30万两(全国图书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清内务府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第274页)。 ⑤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奏呈内务府等处常年款项清单》,《宫中朱批奏折》,档号:04-01-35-1085-072。 ⑥《清德宗实录》卷三二九,光绪十九年十月己未,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22页。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总管内务府奏请酌拨银两以资公用事》(道光十年七月十九日),《内务府奏案》,档号:05-0658-043。 ⑧详见拙文《清季内务府与北京银号借贷关系浅探》(《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呈内务府等处工程用款数目清单》(光绪三十三年),《宫中朱批奏折》,档号:04-01-15-0091-021。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