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清代“冲繁疲难”制度之调整(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振国 参加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档案》A110—13,B61807。
    ②刚毅修、安颐纂:《晋政辑要》卷3《官缺繁简》,《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83册,第61—63页;海宁辑:《晋政辑要》卷1《官缺繁简》,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5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13—415页。 
    四、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统一调整
    第三次全国范围内官缺等级之调整,发生在乾隆十二年(1747)。不过,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调整只是作为一种政策附带提出的。换句话说,第一次、第二次调整是以调查、核实、调整外省官缺等级为直接和主要目的,而第三次调整只是为了辅助其他政策的执行而提出的,调整官缺等级只是间接和次要目的。
    前已指出,“冲繁疲难”制度定立的目的,是区分要缺和简缺,为要缺择人,利于地方统治。但权力是把双刃剑,在便于督抚为要缺择人的同时,也为其徇私舞弊、为人择缺打开了方便之门,结果导致升调频繁、官不久任、朝令夕改等一系列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官员们纷纷上奏,或提议完善外补制度,规范督抚选任权限,或建议制定保举连带责任,追究督抚所举非人之责。乾隆十二年四月,清高宗亦认为,官不久任不利于移风易俗,教化安民,而题升题调易启官员逢迎之心,有碍地方治理,传谕“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具奏”①。
    大学士、九卿接到谕旨后,公同商讨,一致认为,在酌定年限之前,应该先弄清各省题调缺的额数及分布。因为虽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整官缺等级,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近年以来,各省督抚仍有陆续奏请更改者。”同一个地方,同一项职守,所注繁简前后互异,更改不一,“足见当日题定之时,该省督抚实未详加斟酌。”故而建议:“应再通行各该督抚,将现在所定道、府、同知、通判、州、县应题应调各缺,悉心详核,逐一更正,造册奏报……统俟各省复齐之日,臣等再将更定各缺作何补用,并如何酌定年限,示以优叙之处,一并详悉妥议,请旨施行。”议复呈上,奉旨依议②。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统一调整官缺等级由此展开。
    从高宗评价外官更调频繁到大学士、九卿商定办法,均是为定立年限做铺垫。而重新核定官缺等级即第三次统一调整仅是为了配合酌定年限而发动的,其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这是此次调整与前两次调整迥异之处。
    省督抚接到谕旨后,再次传令核查,并于乾隆十三年前后陆续呈报上来。如湖南巡抚于乾隆十三年(1748) 正月初六日具奏曰:
    计通省题调缺内,辰永沅靖道,永顺府知府,宝庆、永顺、乾州、永绥各同知,凤凰营、永顺各通判,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湘乡、衡阳、衡山、江华、城步、巴陵、武陵、永顺、保靖、龙山、桑植、芷江、绥宁、通道各知县,或实系冲繁疲难四项、三项相兼,或系新辟苗疆,或即旧疆而甫经平定,并界连黔粤,苗瑶出没,必才堪肆应、熟悉风土之员方能胜任,俱仍应在外拣选调补。此外,如沅州府知府,永州府同知,沅州府通判,道州知州,宁远、永明、新宁、宜章各知县,虽俱苗疆,归化已久,治理较易。又桃源、沅陵二知县,前为冲繁难三项相兼,现在实止冲繁二项。以上共十缺,向俱在外拣补,今俱应改归部选③。
    湖南一省共改动10缺,其中知府、同知、通判、知州各1缺,知县6缺,均是改繁为简,从外补改归部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高宗实录》卷289,乾隆十二年四月丁丑,第775—776页。
    ②《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暂管吏部事来保奏为遵旨酌定守令久任之例以收吏治事》,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宫中档朱批奏折》,档号:04—01—01—0156—008。
    ③《(湖南巡抚杨锡绂)奏为遵旨详议湖南在外拣补各缺事》,乾隆十三年正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朱批奏折》,档号:04—01—12—0057—054。 
    江苏巡抚亦于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一日奏报说:
    查江省州县共六十四缺,从前原定在外题调者计三十六缺,应归部选者止二十八缺。是题调之缺反多于部选之缺,以致每遇缺出,若例应题调者,必于通省州县中遍加拣选。倘一时不得其人,若非请旨简用,必须辗转更调,诚非久道化成之意。今臣确核题调各缺之内,如吴江、震泽、奉贤、金山、阜宁、安东、宝应、镇洋、嘉定九缺,或向称难于催科,今则逋赋已少,或虽系滨临河海,然实非险要之区,均应改归部选。至从前部选各缺之中,内有青浦一县,原定疲难两兼中缺,但于乾隆八年又归并福泉一县,自归并以来,迄今数年,臣留心体察,地方辽阔,赋重狱多,自非熟练干员,断难胜任。今应改为繁疲难三兼要缺,在外拣补。统计现定部选者三十六缺,外拣者二十八缺①。
    江苏一省亦改动10缺,均为州县缺,其中有9缺是从繁改简,从外补改归部选,仅有1缺是从简改繁,从部选改归外补。
    通观湘、苏两省改动的内容可以看出,较大规模地缩减外补缺额,将其改归吏部选任,是很多省份在第三次统一调整官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势。从前引清高宗的上谕和大学士九卿的议复内容不难发现,二者均把官不久任的不良后果归咎于外官题补制度和督抚的题补行为,并认为改善这一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制定年限,限制官员频繁更调,令官员久任。官员久任,也就意味着督抚不能任意升调属员,这样一来,过多的外补缺就成了外补缺额较多省份的督抚的负担。趁着此次调整官缺等级之机会,尽量缩减外补缺额,减轻选任负担,就成了这些省份督抚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