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王永祥/秦立海 参加讨论

3
    正当人们期待着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时,国共两党特别是共产党对政治协商会议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巨大转变。1945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作最后正式会面时,提出政治协商会议似以缓开为宜;而蒋则希望能在10月底即行召开,不宜拖延(注:参见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二),第105 页。)。10月20日,国共续开谈判后,国民党代表三番五次地提出立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代表则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双方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问题上一急一缓,明显对立,难以调和。
    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是与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分不开的。顾名思义,"政治协商会议"只具有协商性质,所达成协议在法律上对国民党并无约束力,这与此前中共所极力主张召开的"党派会议"已大相径庭。在战后不久即召开此种会议,极有可能成为国民党实现一党独裁的工具,使中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对此,国共两党都敏锐地意识到了,因此,两方对召开政协会议的缓急态度明显不同,并采取了炯异的举措。
    与此同时,国共军事冲突却因美苏的干预而日益加剧。美国为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受降和接收为名,出动军舰、飞机将大批国民党军队运往华北的战略要地,并准备运兵东北。美蒋的举动迅速引起了苏联的忧虑与不满,遂以暗中支持中共军队进入东北作为报复,使中共在东北取得战略上的先机之利,粉碎了国民党依照《中苏条约》"外交接收"东北的企图。这样,国共两党分别在美苏的帮助和支持下,为实现各自的战略意图,军事冲突愈演愈烈,大有演变为大规模内战之势。这使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变得更加渺茫。
    国共在政治协商会议问题上的僵局,特别是双方军事冲突的日渐扩大和升级,使美苏两国都深感不安。美国担心蒋介石如果发动内战"可能导致共产党控制全中国",危及自身在华利益,因为它看到国民党"绝对没有能力用军事手段镇压共产党"(注:《马歇尔使华》,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0页。)。苏联则担心如果继续支持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可能引起国民党政府毁约,丧失在华既得利益,因为它不相信中共会有足够的力量同国民党相抗衡。因此,美苏为维护各自在华利益,面对战后中国时局的日益恶化,必然会以适当方式加以干预。
    美国政府为国力和民心所限,在中国问题上力求避免将过大的人力、物力用于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同时,为了维持同苏联之间在中国问题上达成的妥协,它也不希望蒋介石在战后不久即发动大规模内战,影响它以争夺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对国际和中国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之后,美国政府决定对国民党施加某种影响,尽可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实现中国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统一"。为此,1945年1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马歇尔代替赫尔利,赴华"调处"国共争端,企图主要运用政治的手段,帮助蒋介石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的政府,以实现其"不战而控制全中国"的目的。
    苏联政府则为了维护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和《中苏条约》所获得的在华利益,不愿去冒同美国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发生政治甚至军事冲突的危险。因此,当国民党政府对苏军在中国东北暗中支持中共提出抗议,并以撤退负责接收东北主权的东北行营,作出使东北问题国际化的姿态时,苏联政府则自1945年11月17日国民党东北行营南撤之日起,便作出让步,开始限制中共军队进驻东北各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
    美苏两国的举动立即引起了国共两党的高度重视,并迅速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中共在东北由于失去了苏联的暗中支持,在军事上很快丧失了此前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地位,被迫转而在政治上借美国对华政策出现变动之机,开始寻求重开国共谈判,试探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共问题的可能性,并于12月初主动向国民党表示愿意"再开谈判之门,并开政治协商会议"(注:《中共中央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与此同时,中共也向美国表示已确实决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对美苏的举动,国民党的反应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苏联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在东北放弃了对中共的支持,转而表示将遵守《中苏条约》协助国民党"外交接收"东北主权。这使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行动进展迅速,连连得手。忧的是,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政府突然宣布任命马歇尔取代赫尔利准备出使中国,担心美国对华政策会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动。为此,蒋介石一面公开宣称:"美总统杜鲁门任命马歇尔元帅继赫尔利将军为驻华特使一事,对美国支持国民政府谋求统一之对华政策,将不致有任何剧烈变动"(注:1945年11月30日《中央日报》。);一面私下积极准备材料以期影响马歇尔和美国对华政策声明。至于对中共的建议,国民党由于无法拒绝,只好表示同意重开国共谈判。
    这样,国共两党特别是共产党因美苏对华政策的初步调整而在政治协商会议问题上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使一度陷入停顿状态的政治协商会议问题再次提上国共谈判日程,重新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