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柳诒徵的通史理论及其实践(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郑先兴 参加讨论

众所周知,通史编纂最困难的是对历史的分期。因为它直接涉及历史现象的把握和历 史本质认识问题。在20世纪林林总总的通史著作里,像柳先生这样的站在中华文明本位 立场上来确定历史分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我们不带有任何偏见,那么就会发现 ,柳先生的划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历史编纂学上,《中国文化史》也有自己的独特地方。一是重民事轻朝政。对各朝 代的历史只注意讲述其生活、风俗、思想、文化、官制、法制,而对各代的政事却鲜有 论及。二是重创作轻因循。对各代历史的新制作新创造重点介绍,而对一般的因循承继 则忽略不记。三是事实交错,互为经纬。宏观上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记叙;而在具体 的章节里则以事为经,以时为纬来叙述。显然,《中国文化史》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20 年代前后新史学崛起的趋势和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柳先生匠心独运过人的才华和勤 奋质朴的努力。
    综观柳先生通史类的论著,可以发现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从文化史角度切入通史的研究。在20世纪中国通史研究中,可以说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是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着重分析传统社会的性质、变迁,以及将来的发 展趋势。诸如郭沫若范文澜都是走的这条路子。另一个途径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 着重分析民族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可以说,柳先生是后一条路上的杰出代表。
    第二,是民族主义的立场。所谓民族主义立场就是爱国主义思想。柳先生的中国通史 研究无不体现这一观点。从对家乡江苏财政、文教的研究,到对倭寇、奴儿干的事辑, 乃至中国文化史的探索,都表明了他那鲜明的观点。比如在讲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混 乱时,他说:“治史者以此时为最繁难。实则政治主权者转移与分裂,虽为若干界限, 而民族地方之发展,不必拘拘于此界限。欲考其时民族强弱之变化,正当汇而观其通耳 。此时期中,谓为异族蹂躏中夏之时期亦可,谓为异族同化于中夏之时期亦可。盖华夏 之文化,冠绝东方,且夙具吸收异族灌输文化之力。如春秋、战国时,所谓蛮夷戎狄之 地,后皆化于华夏,武力虽或不逮,而文教足使心折,是故吾国历史特著之现象也。惟 汉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夏族,而他族则以征服夏族被治者而同化。盖夏族自太古至汉 ,经历若干年,已呈老大之象,而他族以骁雄劲悍之种姓,渐被吾之文教,转有新兴之 势。新陈代谢,相磨相镞而成两晋、南北朝之局。”[8](P357)由此可知,柳先生的爱 国民族思想是基于其深刻丰富的历史知识之上的,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第三,历史主义的方法。凡考察任何一个问题,柳先生都能追本溯源,弄清来龙去脉 ,显示其会通的基本要求。他说:“知历史者,职在综合人类过去时代复杂之事实,推 求起因果而为之解析,以昭示来兹,舍此无所谓史学也。”可见,柳先生认为历史方法 是历史学家必备的条件。
    当年张荫麟先生在编《中国史纲》时说:“写中国通史永远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可见 通史的制作是极其不易的,柳诒徵先生有没有意识到“冒险”,我们不得而知。但其《 中国文化史》作为通史之成功,众已皆知;而其通史理论之精到,知之恐不多矣!
    【参考文献】
    [1]柳诒徵。中西文化西被之商榷[J].学衡,1924,(27)。
    [2]柳诒徵。与青年论读史[J].申论,1948,(1):12.
    [3]柳诒徵。国史要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柳诒徵。讲国学宜先讲史学[J].广播周刊,1935,(25)。
    [5]柳诒徵。清史刍议[J].史地学报,1922,(4)。
    [6]柳诒徵。历史之知识[J].史地学报,1928,(7)。
    [7]柳诒徵。中国史学的双轨[J].史学与地学,1926,(1)。
    [8]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9]翦伯赞。谈谈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问题--写在《北大史学集刊》之前[N].光明日 报,1959-06-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