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科技革命: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吴建华/温强 参加讨论

在以原子物理、核物理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推动下,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爆发了一场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首先发生于美国,尔后发展至欧洲及世界各地。这表明世界科技中心已从德国转向美国,美国实力大增,开始领导世界科技的潮流。
    为了更全面地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这里有必要再把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作一简单的概述,便于进一步说明时代的变化给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全新的推动。
    首先是理论基础。19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的飞速跃进,特别是物理学革命,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不仅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扩展到了高速和微观的领域,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进步。二是通过核物理的研究实现了核爆炸,使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实;通过对分子、原子和电子运动规律的探索,推动了技术的广泛应用;吸取数理逻辑和电子的成果,诞生了电子计算机;而空间技术则差不多集中和物化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重要成就。
    其次是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科研组织和规模的扩大,科研经费的增加等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1896年全世界科研人员只有5万人,而到1953年已增加到至少40万人;1896年全世界科研经费不到50万英镑,而到1953年则达到20亿英镑以上,增加了400倍。过去价值几千美元的实验设备不可多得,而现在一个大型研究项目投资往往以数亿美元计。如美国研制原子弹花了20亿美元,研制和生产混合集成电路的IBM-360电子计算机花了15亿美元,而一项“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便高达300亿美元,这是以往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再次是生产需求。随着生产力和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人们研究更经济合理的利用能源的方式,开发更新更强大的能源。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对特殊材料的需求,它要求研制更坚韧、耐高温、抗腐蚀、电气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高速、高温、高压和剧毒等人们无法操纵和直接控制的工艺过程,这就要求人们研制自动控制的生产装置。而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新技术,正是适应生产和生活的巨大需求而相继诞生的。
    最后是刺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战争曾使一些重要科研项目延缓和推迟,但是,一些与军事有关的项目却得到加速发展,许多新技术由于军事和战争需要而优先发展,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如美国为了抢在纳粹德国之前搞出原子弹,在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合作下,调集15万科技人员,动员50万人,花费约20亿美元,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研制。电子计算机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先为适应弹道计算的需要而加速研制的。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发展的特色之一就是高度的分化和高度的综合。一方面科学的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如同大树的树冠一样,越往上,分出的枝叉就越多;另一方面,在各个学科之间又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以世界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这些学科一经产生,就迅速地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产技术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第四次科学革命兴起。它首先发生于美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三论”所代表的新兴基础科学,不同于以往的天、地、生、数、理、化等基础科学。它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学科。它们的研究对象,既不是客观世界中某一种物质的结构,也不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态,而是许多物质运动形态和过程中某一共同的侧面。也就是说,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因此,这是一项系统型的科学革命。
    与此同时,原有学科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批综合性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科学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希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这在人类认识史上,在科学探索史上都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探讨新科技革命的基本出发点。
    在当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横向科学、综合科学的科学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注:参见松田米津:《信息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日文版。)即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这是一场以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光学技术、新农业技术、宇航工程和海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广泛而深刻的新技术革命。(注:“新技术革命”是我国的提法,国外则有“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多种称谓。)其源头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正与第四次科学革命紧密结合地向前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