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出征 斯大林对中国顶着巨大压力出兵朝鲜并非无动于衷。苏联政府终于也顶着美国可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于1950年11月初派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和防空军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 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 1950年11月,苏联十月革命节的红场阅兵刚刚结束,在莫斯科郊外的机场上,一队队从全苏空军中挑选出来的战斗机飞行员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准备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 首次参战的有3个歼击机航空兵师:由师长阿列柳辛率领的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辖第六十七、一三九航空兵团;由师长帕什科维奇率领的第五十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九、一七七航空兵团;近卫第一五一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八、七十二航空兵团。这3个航空师配置在中国境内的鞍山和安东等机场,装备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苏联米格-15歼击机。 1950年12月,上述3个航空兵师合编为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军长为别洛夫少将。苏联航空兵上将克拉索夫斯基为首的苏联空军作战组对苏军参战的航空兵实施总的领导。 1951年下半年,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和中朝空军部队合编为一个空军集团军。 1951年2月,苏联为了使空军飞行员获得实战经验,决定对苏军航空兵进行轮战。2月中旬,第二十八、五十歼击航空兵师回国,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和三○三歼击航空兵师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6月,为加强对苏军航空兵的技术保障,给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增编了第十八航空技术师。 此后,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始终保持2至3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夜航团,飞机170至240架。此外,还编有2个高炮师,高炮300门;1个探照灯团,探照灯72部。 到朝鲜战争结束时,苏军先后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4个高炮团、2个独立歼击航空兵团、2个探照灯团,共计4200余名官兵参加了朝鲜轮战,其中飞行员1500多名。另外,还有8个航空兵师参加了对中朝空军飞行人员的培训。 俄罗斯国防部战史研究所在解密的前苏联文件开头语中概括地说:“为了重新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人民军驾驶员,保卫中朝边界和准备向北朝鲜投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苏军同意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建苏军空军作战集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回忆史料》中记载:“1950年12月4日,空军首长正式给空四师下达了作战命令。12月15日,空四师到达安东,同苏军师长巴什盖维奇协商拟定了实战锻炼计划。”可见,苏联空军出兵在中国陆军之后,中国空军之前 奇特的战规 苏联尽管出动空军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苏联还是尽量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公开冲突。因此,苏军规定了许多特殊的战规。 为防止暴露苏联军人身份和装备真相,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佩戴志愿军的徽章、符号,出境时对苏联物品进行了清除,甚至连士兵喜爱的苏联制造的手风琴也进行了收缴。作战飞机和地勤车辆全部改涂了志愿军空军标志。 参战的苏军飞行员每人发了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俄语读音的汉语和朝鲜语的飞行专用语,要求飞行员作战时不能用俄语通话。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空军,除俄国面孔无法改变外,其它与志愿军毫无两样。 苏联担心飞行员被对方击落成为俘虏后暴露身份,因此对空战做了一系列的禁令:不准在海面飞行,不准进入距离战线100公里以外的地区,不准攻击美国海军舰艇,不准追击被击伤和油料即将耗尽的敌机。 苏联空军的作战任务也做了特殊规定:只配合中朝地面部队进行中小规模的空战,主要是在朝鲜北部空域巡逻,截击美机,阻止其对后方桥梁、机场的破坏,保障从中国到朝鲜的运输线的畅通。为避免与美军大规模空战,苏军每次出动飞机要控制在30架左右,在战术上也多以截击、伏击为主。 最初的空战中,这些战规和禁令严重妨碍了苏军飞行员战斗力的发挥,在战场上吃了不少亏。苏军飞行员佩利亚抱怨说:“从心理学上来说,在激烈的战斗中既要考虑这样那样的禁令,还要使用一种你不熟悉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两个星期后,苏军飞行员不再理睬这些禁令。他们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了自己认为需要的做法,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后来,莫斯科只好默认了飞行员的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