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史学遗产,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谈爱国精神,自然离不开谈历史,也离不开谈史学遗产。因为离开史学遗产,历史就无从谈起;不讲历史,就很难讲清爱国精神。因此,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地从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史学遗产中吸取爱国主义营养,提高全体国民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是全党重视历史的光辉典范。在抗日战争后期,他就要求全党读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不要犯骄傲自满的错误。他还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邓小平同志也告诫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页)江泽民同志更是多次谈到要加强历史学习。他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文中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962页)在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中,他把这个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经验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取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痛苦。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学习历史重要性的论述,不仅为我们如何学习历史、借鉴历史经验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行动指南。 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的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的,建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爱国主义自然离不开继承数千年来优秀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史学遗产。爱国精神的培养虽然并不仅仅是历史学的责任,历史发展进程的保存与记录也不仅仅局限于史学作品。但毫无疑问,史学在培育和弘扬爱国精神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历代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真实而连续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历代史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历史事实是非曲直的正确判断,为中华民族统一的道德观、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祖先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这些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对这些昔日拥有的辉煌,我们不必像历史上的某些统治者那样妄自尊大,但从中获取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则是没有疑义的。 从丰富的史学遗产中我们可以获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坚强精神。一部中国历史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种交往的结果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吸取,更是情感、心理上的相互认同。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只有统一没有分裂,但分裂毕竟是短暂的、痛苦的,统一则是长期的,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每当中华民族结束分裂、再造统一、国家重视兴旺之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某些帝王的文治武功,更重要的是看到在政治统一的背后还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在中华文化的灵魂中浸透的统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坚不可摧,牢不可破。而这种追求统一、认同统一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又使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巩固,不断增强。 历代史家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还可以使我们增强时代紧迫感,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历史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壮大,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不断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继承和弘扬史学遗产中的爱国精神,树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仍然是史学工作者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