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戈尔巴乔夫眼中的赫鲁晓夫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文苑》 参加讨论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十大的 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主观的成分太多。将极权主义问题归结为外部原因和独裁者的坏 性格,这是个便当而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揭示出其深刻的根源。赫鲁晓夫的个人政治算 盘也是一目了然:他率先揭露“个人崇拜”,立即就将最亲密的竞争者和对手莫洛托夫 、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冻结起来,这些人和他恰好都是斯大林的亲信。
    所有这一切都不错,然而对于历史和大政治说来,他的政治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具有重 大的意义。对制度的化身斯大林的批判,不仅暴露出整个我国社会极其严重的状态、其 中所进行的政治斗争的扭曲性质,而且暴露出缺少最起码的法制。这一批判使极权主义 在道义上声誉扫地,引发了对体制进行改革的希望,对政治经济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 新的过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应当算作赫鲁晓夫的功劳、他的支持者的功劳。
    更不必说赫鲁晓夫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使大批人得到平反,并为在斯大林的监狱和劳 改营中无辜身亡的数十万人恢复了名誉。
    在对斯大林的揭露方面,赫鲁晓夫历史作用的矛盾性表现得最为鲜明,一方面是胆略 和勇气,果断和逆潮流而上的决心,另一方面又是政治思维受某些刻板公式束缚的局限 性,不能也不愿揭露他所抨击的现象的深层基础。
    如果认为苏联社会历史上悲剧事件的原因仅仅在于“恶棍”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那就 相反地无异于成为“个人崇拜”的俘虏。既然问题在这里,那么只需将坏领导人换成好 领导人,我们就可以保证不会重犯错误。赫鲁晓夫仿佛在对大家说:我老老实实地讲出 过去的事情,没有任何隐瞒,相信我吧,跟着我走,一切都会好的。换句话说,建议大 家以一个崇拜来代替另一个崇拜,却无意去触动体制的基础。
    赫鲁晓夫不想去深入分析极权主义的原因,而且大概也无法进行这种分析,因为这就 要求他打破那些业已成为他的信仰象征的旧框框。所以,对个人崇拜的批判看似言辞激 烈,其实并不彻底,事先已设定了一定的界限,而实际民主化的进程从一开始就陷于停 顿。
    同样的自相矛盾在赫鲁晓夫的对外政策中也表现得很突出。他积极地登上国际舞台, 建议实行和平共处,进行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关系的初步尝试;与印度、埃及 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新型关系;最后,力图较为民主地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 盟关系,结束与南斯拉夫的敌对状态。所有这一切都在国内外受到普遍欢迎,无疑起了 积极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则是残酷镇压1956年匈牙利人民的起义;导致1962年使世界濒临战争灾 难边缘的导弹危机的冒险主义因素;与中国的争吵,后来则演变成为长期的敌对与对峙 。
    当时内外政策的种种曲折,无疑不仅反映了赫鲁晓夫本人对问题认识的水平和倾向, 而且反映了他不能不正视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影响。来自党和国家机构的压力特别大。这 种压力迫使他随机应变,使他的某些措施只能以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可以接受的形式表 现出来。
    据我的观察,如果不是他所处的环境的话,赫鲁晓夫以他的观点和打算完全可以走得 更远。尽管有自相矛盾之处,我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行动始终如一的人。如上所述,他 的改良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明确无疑的,同样,第二阶段也不能归结为毫无意义的即兴 之作。依我之见,其中也贯穿着改革方针的继续。
    就以国民经济委员会为例吧。自赫鲁晓夫下台以后,对国民经济委员会只作否定的评 价,有人撰文说,国民经济委员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它破坏了各地区企业 之间所形成的联系,产生了地方主义,造成了对部门的领导和贯彻统一的国家技术政策 中的块块分割。
    对这种片面的评价不能苟同。我觉得,当年的许多扩大共和国、边疆区、州、地方苏 维埃机关和某些企业的权利的决定,1957年向国民经济委员会、向以经济区为基础的按 地域原则管理过渡,其目的首先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民经济委员会打破了 我国经济中的本位主义壁障,缓和了中央的操纵,为发挥地方主动性、为生产合作和更 加有效地利用地区内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至于赫鲁晓夫所特有的那种要找到全国都适用的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办法的愿望十分 荒唐,那又另当别论。如果说国民经济委员会在大工业中心也许确实显得多此一举的话 ,那么在欠发达的共和国和州,它对经济进步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斯塔夫罗波 尔也是如此,我们正是多亏国民经济委员会,才使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实现了现代化,建 立起新的化学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动力基地。
    对于1962年十一月中央全会后赫鲁晓夫所搞的党的改组、即边疆区党组织和州党组织 按照生产原则分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的做法,同样必须有所分析。从边疆区的经 验我知道这次分开完全是矫揉造作,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勾心斗角和无谓的争吵。 边疆区党委是自己地区实际上的国家政权机关,它手中集中了国家管理的全部杠杆和线 索。必要时它可以集中边疆区的力量和资源去完成某项任务。一分为二后情况就发生了 变化。比方说,我就曾经目睹边疆区农业党委第一书记库拉科夫与边疆区工业党委第一 书记H.B.博先科之间没完没了的明争暗斗。从旁看着这场几乎每天进行的“拔河”、相 互盯梢和竞争,可能认为他们从未在一起共过事,一辈子都是死对头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