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现代化建设(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苏燕 参加讨论

此后,东北各项政治制度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均以人民的需要和意愿为准则。对人民反对的腐败官僚政治和历史遗留的专制制度“概予废除”,人民欢迎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则创建、保留和坚持。以民意为依托而推行的包括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民意测验的实施、民主监督的建立等,在东北均显见成效。[9]
    为了改造北洋军政府时代的半封建的军政合一的旧政体,稳定东北局势,张学良就任奉天军务督办后,重新组建东北地区的军政、行政组织。在军政方面,恢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制度。东三省联议会公推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在行政组织方面,组建东三省保安委员会。7月23日,公布了《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公推张学良为委员长的通电》,说明“凡东北各省区的内政外交大问题,悉由保安会合议公开”。7月28日,公布了《东北各省区临时保安公约》,其第5条明确指出:“东北各省区军民政务采分治主义,军政由保安总司令及各保安司令处理之,民政由各省区民政长官处理之。”从此,东北的军政、民政开始分而治之。旧时代的军政合一的政体形式被取消。
    北洋政府时代,政出多门,政治思想的纷繁和政治秩序的紊乱长期干扰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走出困顿的政治峡谷,张学良主政后,在东北专门设立政治研究会,并自兼委员长。此为东北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政府规定“社会风俗、农林水利、工商业、矿业、道路交通、教育及文化,凡民生各事项均在研究范围之内”[10],力求使政府各项政策均在调查研究之后制定。同时,“为谋省政之发达及改善,”又成立建设讨论委员会作为议政机构。这些举措虽属政体改革的初级阶段,但确是首开东北政局之新风,它标志着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政集团在积极地探索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之路。
    东北易帜后,东北新政权在政权性质上发生了质变。在东北易帜宣誓典礼上,张学良正式向国内外宣布东北新政权的政治宗旨:“天下为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五权宪法”;“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建设廉洁政府”;“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训政时期要建设一切新事业,建设全民的政治,救济社会的贫穷。”这一系列政纲的推出在东北建政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11]为实现政体改革,张学良主持的东北地方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干部的培训、考试制度以及法律监督制度。在辽宁省成立了专门培训县长的“同泽新民储才馆”,并特设司法班,藉以提高政府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现代化政治水平,以适应新政治形势的需要和带领群众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12]这些改革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深得东北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从现代化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标志,是否定帝国主义在中国推行的侵华政策、殖民地政策和国内军阀政治的重要的政治原则,是中国政治走向文明化的历史转折。以民众利益和需要为准则的政治方针的确立,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表明了东北主政者张学良从民族爱国向民主爱国思想的升华。张学良率领东北政治集团进行的政体改革,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体思想在祖国第一次和平统一的历史新时期的逐步的实现。
    三、遵循历史进步的法则,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东北易帜前后,政局趋于平稳过渡,东北当局即向东北三省一盟发出建设新东北的号召,动员和鼓励东北人民掀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东北现代化建设高潮,并组织新政府成员对东北现代化建设做出长远的战略布署和具体实施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把东北建设成“振兴中华的基地”。东北现代化包括整顿金融、财政,整顿军队,整顿法院,发展实业,鼓励移民,开矿山,建工厂,兴屯垦,修铁路,建海港,大办教育事业等。
    建设新东北首先需要资金投入。而东北当时的财政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奉票贬值,通货膨胀,对东北政局稳固和经济发展很不利。张学良决定整顿财政,进行币制改革,增加税收,扩大资金来源。首先成立奉天财政整理委员会,“整理财政,废除恶税”,“求收支之适合”。1930年初,又成立了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作为金融研究的学术机构。这一系列措施使东北的财政趋于收支平衡,金融稳定,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张学良统帅下的东北军,在东北政体改革过程中,经过军事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新式军队。其主要标志是,军队的性质由过去的军阀军队演变成为“国家的武力”和“民众的武力”。张学良提出的“对外极力打倒帝国主义”的思想使东北军政治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化。张学良主政后,东北军扩建军工厂,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兵工厂扩大了数倍,设备完全机械化、自动化,兵工厂生产的先进的轻重武器,使东北军武器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东北军在诸兵种建设方面,拥有海陆空三军和步、骑、炮、工、轻、辎、战车、铁甲车、汽车、通讯、探照灯等多种现代化兵种,实力超过阎、冯、桂三派之和。张学良从1926年任东北军驻北京航空司令部司令,从此开始加快东北空军现代化建设速度,先后从意、英、德、日、美等国购进40多架飞机,至1931年,东北空军已拥有400架现代飞机,蔚为全国之冠。1928年7月,张学良兼任东北海军总司令,东北海军发展到了3支舰队,大小舰船27艘,占全国舰船总量的76.7%,东北海军官兵3300人,占全国海军总人数的61%。[13]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工业化。东北的工业,在张作霖主政时代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张学良主政后,更加速东北工业化的进程。首先,经过政体改革,从军事工业不介入流通领域,转化为部分军工转向民用工业。东三省兵工厂是东北著名重工业基地。张学良主政后,决定缩小军工规模,节省大量经费用于民用生产,转产拖拉机和汽车,与皇姑屯机车车辆厂、东北大学工厂等联合形成自建自营的现代化重工业体系。其次,在轻工业方面,奉天纺纱厂受日本排挤后,在张学良扶植下,各县商民热心认股,重新得以发展。爱国人士杜重远,在沈阳筹资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制瓷的“肇新窑业公司”,得到张学良的大力支持,不仅免税经营,而且得到政府公助,终于打破帝国主义垄断,占领了市场。东北火柴业因受日本排挤,生产销路出现困难。1930年12月,在张学良支持下,东北政务委员会公布了《东北火柴专卖条例》,使火柴业在抵制帝国主义垄断市场的同时,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工业发展同时,能源的开发亦呈大发展之势。20年代,东北自建自营的现代化煤矿有北票、鹤岗、八道壕、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等,列为全国28个先进煤矿之中。此外,还有抚顺阿金沟煤矿和吉林蛟河奶子山煤矿也都是自办的新式煤矿。[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